年初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給盧國沾先生頒了一個金針獎。在盧國沾眾多出色作品之中,《每當變幻時》必然是其代表作之一,歌詞中慨嘆時日一去不返的蒼涼,對九七過後的香港人而言,更是百感交集。說起《每當變幻時》這首歌,作曲者原來一直被張冠李戴。在 Google 搜尋『每當變幻時 作曲』時,仍然發現不少結果顯示作曲者為『周藍萍』。實情是《每當變幻時》原曲為台灣日治時期的日文歌《莎韻之鐘》,網上資料顯示作曲者為古賀政男。錯誤流傳了一段頗長日子,更有人懷疑當年周藍萍盜用云云。
上回說到西營盤從前是英軍登陸後駐紮的營地,英國人稱為 West Point,中文名字譯作『西角』(見《西環與西營盤》)。西角本來像開埠前的香港島一樣荒涼,但因為英國人上了岸,需要物資補給,商業活動忽然繁盛起來,變成了一個商貿區。然而,西角受到歷年的填海工程影響,海角不見了,Possession Point 變成了 Possession Street,亦即是今天的水坑口街。按道理說,水坑口街算是香港開埠的第一條街道。後來英國人認為西營盤山多平地少,難於防守,加上瘧蚊猖瘚,所以便把營地東移,搬到今天中環中國銀行大廈的位置,名叫瑪利兵房,今天坐落在赤柱的美利樓就是當年軍營的一部分。
嚴格來說,西環譯作『West Point』亦不太正確,因為『West Point』這個地名比西環還要早出現。那裡是當年英軍登陸後駐紮為據點的地方,中文譯名為『西角』,也就是今天的西營盤。西營盤的『營盤』其實是指軍營,而 West Point 的『Point』指 Possession Point,即佔領角。有說西營盤是張保仔的大本營,這個說法早已被香港掌故學者葉靈鳳否定2。其實只要細心想一想,當年的九龍汛(九龍寨城)和紅香爐汛(銅羅灣)是清政府駐軍地方,負責剿滅海盜。張保仔既然是海盜首領,便是吃了豹子膽,也不敢在兩軍營隔鄰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