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香鯨的啟示

一條小抹香鯨擱淺於西貢大浪彎,數十位在附近宿營的年青人趕往相救,希望能夠把它推回大海。可惜一切努力只是愚公移山,重逾五噸的小鯨魚卻未動分毫。這段新聞動了我的惻隱之心,畢竟小鯨魚很可憐,因迷了路而魂斷香江。究竟因何誤闖香港水域?也許是自己任性,因為離群冒險而闖出來的禍,誰知道?然而專家各有說法,有的玄得很,什麼自動導航系統失靈云云,多年前當我認識舊女友的時候,或許也是自動導航系統失靈之故。

一條小鯨魚擱淺,觸動了數十位少年人的心,另外關心這段新聞的市民更加不計其數,人總是會有種類歧視的,要是被沖上岸的是一隻蟑螂,會不會有人義不容辭地去拯救這條小生命?別的不知道,我自有憐惜小鯨魚的原因,記得頭一次﹝也是唯一﹞近距離接觸鯨魚是在紐約的康尼島水族館。一隻大水缸養了一條小白鯨,嘴角長期掛著一個微笑, 額頭上生了一個疙瘩,長相活像一個壽星公,笨拙地遊來遊去,鯨魚大約有七米長,不論水缸有多大,還是跟它的身軀不成比例。鯨魚天生是不能被飼養的,只可以在無邊際的海洋自由地生活,後來得知美國的國家公園守則會定期把動物放歸大自然,這才令我安心一點。以後每次提起鯨魚,我總會想起康尼島的小白鯨,還有它令人快樂的微笑。

先入為主,以後遇上的鯨魚大概都是純良的,這叫以貌取『魚』。近日李碧華在散文上經常含沙射影地批評民建聯主席的樣貌,『恨』屋及烏,因政見不同,連樣貌都乞人憎。不只曾鈺成,葉局長、董伯伯、董太、梁司長等等一律成為樣衰之流,若他們在大浪彎擱淺了,不知有沒有人肯施以援手?黎明在大浪彎擱淺了,趕往相救的一定不只數十位少男少女。吾有自知之名,近年少了去海灘遊泳,或許是害怕遇溺後沒人來替我人工呼吸,在變靚仔之前,還是欺山莫欺水好了。

160

結構性失戀

身邊失業的朋友愈來愈多,失業等於失去收入。人窮志短,阮囊羞澀的時候不得不把生活要求降低,令原本已經不甚快樂的生活更加缺乏生氣,若任由悲觀的思潮漫延下去的話,不難令失業者覺得了無生趣,然後自尋短見。

然而,積極面對的人也不少。健失業多時,把心一橫,翻出他一直珍藏著的名貴攝影器材,轉行以拍照為生,生活依然過得愉快。但現實歸現實,當生活缺乏了穩定收入時,許多奢侈的嗜好也要收歛一下。聲自去年失業後,首當其衝要節約的是養車開支,簇新的車子被主人冷落了個多月,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他家裡的兩件寵物也有個多月沒出過街,在家裡納悶非常。大哥雖未有失業,但嚴重出糧不足,每日仍舊馬照跑、舞照跳,只是賽馬投注的金額少了,依然有購物欲,但沒有購買能力,周末花了一整天去 shopping,既可以嘆冷氣,又可以打發時間,一舉兩得。

以上所列舉的朋友都是能幹的人材,但能幹的人也會失業。他們大都年輕、有學識、有經驗、有才幹、肯做,最沒有理由要失業的人卻偏偏失了業,政府稱這個社會現象為『結構性失業』。小弟才疏學淺,不明白何謂『結構性』,字典也查不出來,總之有人莫須有地失了業便叫『結構性失業』。

日前跟 R 夜遊,路過某處橫街暗巷,她忽然想起『撈偏門』的前男友,然後顧影自憐地慨嘆:『為何當初會挑選這樣的一個男人?』一年當中,總會聽見女孩子如此自責﹝見《退貨保證》及《瞎了眼睛的女人》﹞,是因為男人質素不佳,所以女人都要委屈遷就?其實好男人多的是,問題不在於男人身上,只是女人的要求有問題,揀男朋友比阿婆揀橙還要嚴格。試舉例說:

  • 男朋友需有七分正氣之餘,最好帶三分邪。表面是壞男人,其實內心純良。
  • 男朋友需要口甜舌滑,但人品要正直,不要浮誇。
  • 男朋友需要靚仔,但最好不要太有女人緣。
  • 男朋友要有樓,但最好不要負資產。

因為女人跟高官一樣無理取鬧,所以有條件的單身貴族多如雨後春筍,適婚男女跟香港的財政一樣,儲備多,卻每年出現赤字,即每年結婚人數遠不及選擇獨身的,最終形成社會問題,可以稱之為『結構性失戀』。

159

唯有民主

兩位高官昨夜突然辭官歸故里,卻不像會有人漏夜趕科場的樣子。政治是醜陋的,政客也是醜陋的,就連能幹如葉局長,一旦捲進了政治旋渦,也免不了損手爛腳。民建聯可能是一群醜陋的政客,但跟民主建港是兩碼子的事﹝註﹞,不論多麼的不喜歡,但我依然相信政治運動,依然相信民主。

國安法首讀通過後,議員李柱銘曾感慨地說:『能做的都己經做過了,我們實在無能為力。』那時候,國安法便是一架十頭馬車,怎樣也拉不住,連傳媒也隱約暗示,基本法廿三條在七月九日立法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誰不知,一場大規模的遊行奇蹟地把這架馬車拉停了,至於局長下台等等,卻是那時候始料不及的。

基本法沒有錯、國安法沒有錯、甚至葉局長也﹝可能﹞從來沒有欺騙過市民,只是中央政府的案底實在不太乾淨。試舉一例,文革時代我們太年輕了,可以按下不表,但八九民運卻是歷歷在目,幾十萬人和平集會後統統被冠上『反革命動亂』的罪名。梁家傑律師說得對,七月一日的遊行可以犯上國安法,五十萬人被『誤導』上街,搞手一定犯了煽動罪。當然,葉局長拍心口說內地法不會引入香港,但『煽動』一詞可圈可點,八九年的算煽動,七一遊行的算不算?到底『煽動』的定義是什麼?任憑妳翻欄了一本藍紙草案都找不出答案來。這些都是我們希望在立法前所要求解釋的,也說明為何我們要求白紙草案,但政府的腦裡卻只有七月九日。

這場政治鬧劇現在已經伸延至民主的訴求,為什麼?因為由始至終這個政府及其施行的政策,都不是我們所挑選的,加上胡仙事件、仙股事件及買車事件等,隱約有內地依附權貴的腐敗影子﹝勿忘了董先生的權位也是跟江主席的關係而來﹞,我們的未來還可以怎樣期望?寄望中央政府再派另一個特首來管治香港?另加十四位長官及一堆保皇黨?到時候一樣會硬銷國安條例,胡仙事件、仙股事件及買車事件一樣沒完沒了,to deserve a better government,唯有民主。

〈原文上載於某網站的討論版〉

註:原文為:民主黨可能是醜陋的政客,但跟民主是兩碼子的事。

158

妳還好嗎?

連日抱病在家,除了兩個一早預約好的約會外,一直深居簡出。其實病得不嚴重,只是藥物的副作用甚為猛烈,眉宇間間歇地感覺暈眩,這幾天都活得身不由己,渾渾噩噩地虛渡歲月。好不容易才捱到周一,萬分不情願地爬起床上班去,關節隱隱地透著病瘉後的酸痛,應該是留在家休息的一天,但是為了公司裡的一點瑣事,不由自主地滾回大學,疲憊的身軀掛著一個沉重的腦袋,一整天都在行屍走肉。

下班的時候一到,急步趕上歸家的一班巴士,擠進下層碩果僅存的一個空位置。車子沿公路上的慢線蠕動,每位乘客都被顛簸的車廂弄得搖頭晃腦。這時候瞥見鄰座一位年輕女大學生,正低首不語地趕著功課,忽然令我想起久無音信的 S。記得某年秋天,S 在擠擁的時間表裡,勉強騰出時間來陪我欣賞亞殊堅納西的音樂會。在休息時段,也是這樣的在狹窄的座位上趕著功課,鼻梁上托著一樣的鏡片,抱著相同的塑膠透明文件夾,也同樣地握著一支廉價的原子筆,書寫著她斷斷續續的理想。

S 還好嗎?那支脫色的原子筆是否已經劃出她期盼著的彩虹?路過熟悉的景物時,她還會否如斯想念我?車子到站了,身旁的搭客魚貫地下車,久違了的思緒也隨著歸心似箭的人群急速地逃出我能觸及的範圍之外。這個晚上,夜涼如水,在感冒藥的影嚮下,迷迷糊糊地昏睡過去,在孤單的明月底下,一個人,正在發著遺忘了的夢。

157

幸福加氣站

我家最近添置了一件小玩意,跟某大礦泉水供應商訂購了一部水機,另加八桶礦泉水。插上電源後,左邊的水龍頭會源源不絕地供應熱水,右邊的供應冷水。買了這部水機後,惹來親友惡評,謂『連煲水都懶』。說得對,我對『煲水』是潛意識地缺乏耐性。美國的供水系統是有名的完善,絕對安全飲用,加上水源由地下水供應,炎夏飲用時帶有礦泉水一樣的清涼感覺。旅美華僑生活謹慎,習慣把水煮沸後才飲用,那種清新味道,一下子被煮沸得灰飛煙滅,就是把它們放進冰箱裡,還是會帶一種奇怪的『雪櫃』味。

香港的水質不敢恭維,問題可以追溯到珠江河的污染情況,所以香港的飲用水要先煮沸,但也不能馬上喝,需要倒進玻璃瓶裡,待涼快後才可飲用。坦白說,我沒有這個耐性。另外,飲用熱水要特地買一個保暖瓶,但也只能保持兩天左右,熱情過後的白開水,被主人統統倒掉,有如一夜情的伴侶般被恨心拋棄。其實傳統的喝水藝術,並不合乎現代人要簡化 supply chain 的物流概念。現在只要按一下水機,要熱有熱,要凍有凍,多簡單。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把日常生活過得現代化一點,我們經常要與時並進,這是特首說的。

從前的水源矜貴,現在的水 cheap 到人人有份,一開水喉,要幾多有幾多。不單水現在可以自來,電、媒氣、電話、電台及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等,足不出戶也可以直達府上,這都靠幾千年來聰明的科學家努力的成果。現今社會物質生活富足,很難想像未來世界的人怎樣可以比現在活得更豐富?會是趨於滿足心靈上的需求嗎?按一下按鈕,自來一位神父來替信徒告誡?記得《小叮噹》裡面有一個《幸福加氣站》的故事,把打氣槍對準肚臍,扳動槍機後,人便立刻快樂起來,作者在故事末段刻意地把幸福加氣站描述得像鴉片一樣害人。夠長命的話,我希望可以活到廿二世紀﹝小叮噹的年代﹞,好讓我能夠享受一下幸福加氣站,我不怕自己會因此上癮,有誰能夠令我以後沉淪於幸福當中的話,只管放馬過來。

156

新一代的圖書館員‧續

上文提及圖書館服務的參考諮詢問題,我館曾經討論過書目查詢問題應否歸納為參考諮詢問題的範疇之內,我是唯一支持的圖書館員。我十分了解同事的見解,這個選擇本身是沒有對與錯之分,好壞只有視乎對資訊存取的執著程度而言。舉例說,遇上一位途人問路,閣下可以向這位朋友指點該走的路線及方向;熱心的,也可以親自帶他到目的地,兩者之間沒有誰做得對或誰做得錯之界定,分別在於服務質素的要求。

我是一個凡事都喜歡去理想化的人。長大後,發覺現實跟理想往往相拒甚遠,兩者之間常常需要作調整,尤其是三十歲後的單身貴族更加要『睇﹝食送﹞食飯』。因圖書館經費短缺,許多服務都可以搞得極不專業,為了跟大院校看齊,只要『人有我有』便算了,質素不值一提。久而久之,從書本裡學到的知識變得比愛麗斯夢到的仙境還要遙遠。多年來,一直都被其他院校牽著鼻子走,畫虎不成反類犬,最後我們都在邯鄲學步。

新一代的圖書館員質素下降,這要怪科技發展得太快,而圖書館服務卻未見追隨,最終構成 Disintermediation 現象。用家越過圖書館員而直接去資料庫找資料,資訊存取的質素固然下降,圖書館員的存在價值也受到威脅。圖書館業這邊廂盡量拉攏逐漸遊離的圖書館用家,鼓吹專業的高質資訊搜尋服務,那邊廂卻不斷發展電子圖書館,鼓勵用者自行檢索,本身存在矛盾。但話說回來,什麼叫作 quality search?從前老師指導我們要常翻 Indexes,現在最常找的卻是全文資料庫﹝full text database﹞,更進一步的是把資訊存取依賴在網上搜尋引擎上。oh my god,圖書館員的專業質素也正在逐漸倒退,再多幾年,恐怕我們連什麼叫圖書館服務都忘得乾淨,一概都去幫襯 Google 算了。

155

新一代的圖書館員

圖書館科學眾多範疇之中,參考諮詢問題﹝reference question﹞是其中一項專業訓練。何謂參考諮詢問題?以資訊存取﹝Information Retrieval﹞的理論說,當資訊需求者﹝information seeker﹞到圖書館找尋資訊的時候,他們有一定的資訊模糊,這種狀態稱為不規則的知識狀況﹝Anomalous State of Knowledge,或 簡稱 ASK﹞,ASK 可簡單定義為:

當一個人意識到資訊需求,卻不知道什麼資訊適合滿足它,在詢問者缺乏對問題的知識情況下,不可能明確地指出何者可解決問題。因此Belkin﹝作者﹞主張放棄詢問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而以探討其意圖和目的來瞭解其不規則的知識狀況。 –見註釋1

換句話說,即資訊需求者『連自己都唔知自己搵緊乜』,這便是參考諮詢問題的難處所在。理論上此類問題需要圖書館專業去解答,但大部分在圖書館服務台遇上的問題,都可以歸納為非參考諮詢問題,但據恩師教誨所知,許多表面簡單而直接的問題,其實都潛意識地蘊含不規則的知識狀況,簡單一點說,用者以為自己『好醒』,其實很 Naive。

某日當值圖書館服務台時接過一位學生的查詢,她希望找一本名叫《Services Management in Asia》的書,但館藏中沒有。我本可以如實直說後打發她走,但碰巧那一刻心情特佳,替她找了一堆相關的書之餘,再教她到公共圖書館借,還特意介紹了網上預約的服務,服務遠超水準。把簡單的書目查詢引申成為找尋某科目的資料,這其實是一個把非參考諮詢問題變為參考諮詢問題的典型例子。這便是廿一世紀的圖書館新取向,有機會參觀一下美國的圖書館,今天的圖書館員實在比以前熱心得多呢。

  1. 資訊尋求的理論與實證研究﹝http://www.lib.nccu.edu.tw/mag/admin/20/p13.html﹞

154

兩心知

K 經常批評我是階級觀念重的人,只喜歡跟有良好學歷的人交朋友,我每次也會老羞成怒地去辯解,我從來不會去審查朋友的履歷表,也不會帶上有色眼鏡去看學歷低的人,但我不諱言本身是個愛思考的人,所以跟知識型的朋友談得特別投契。偏巧學問跟學歷慣常都掛上關係,所以 K 有這樣的錯覺也不奇怪。

其實老朋友之中也有許多沒有大學學位的,便是這兒常常提及的親友中,也可以隨便找出一兩個來。聲對科技的認識很廣,是朋友間的表表者,連我這位掛名電腦碩士也佩服得心悅誠服,但他沒有大學學歷,也不屑去跟著潮流考一兩個混飯吃的專業牌照。隱約有脫俗的層次,但依然奇貨可居,『吊高o黎賣』,吾等實在不及。另一位,健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也同樣沒有大學學歷,這跟他的家庭背景有關,跟他從前已經很談得來,他的學歷似乎沒有影響我們的友好關係。

最特別的例子,要算 K 的丈夫,不知何故,自初見面起便跟他特別的投契,相逢恨晚,但其學歷是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最差的一位。他年少時連中學也沒有讀完,畢業文憑也是靠四十歲後在夜校裡熬過的,但他飽閱群書,見識也廣,跟他交談是一件賞心悅耳的事。相比起來,K 還是經常深信網絡上的蜚短流長,例如燒車胎可以觸犯叛國罪等,有時候會懷疑她是否真的是『讀過書的人』。

自問是一個多思考的人,所以很喜歡跟聰明的人交朋友,這只是我個人的喜好。朋友間最重要是投契,問一問,喜歡跟他/她在一起嗎?happy or not?朋友就是這樣簡單,身份從來也不成問題。只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合不來的朋友只有來世再見。然而,世界上有一種人喜歡跟權貴的人攀交情,利慾薰心之餘,快樂好像已經事不關己一樣,這種人很可悲,因為他們連一位知心友也沒有。

153

電子圖書館的問與答

在貝蒂同志的串針引線下,解答了某研究生關於電子出版的問題,內容節錄如下。花了一個下午去解答,加上最近鬧稿荒,用得唔好o徒,好拿來填塞網絡空間。

1. 如何定義「電子出版」呢?

電子出版一直沒有正式定義過,間中有零星的標準公佈,但還未有一種為人所廣泛採納。現時不同供應商仍然處於百花爭鳴的時代,今天可以是 PDF,明天可以是 Microsoft。關於不同標準,閣下可以參巧 Openebook standard, EBONI standard, AAP matadata standards for ebooks 等等。

最簡單的定義,是凡把內容電子化,都可以稱為電子出版*。在版權法的範圍內,簡單如網站裡的內容也屬出版物,例如 cnn.com 等。只是依各用者所需而衍生出的定義卻略有不同,以我館為例,電子書以印刷出版﹝printed material﹞電子化為藍本,即電子書均需具備印刷書的特性,例如書頁、目錄、封面、作者、出版日期等等。

註:電子出版範圍太廣,往後只有專注於我熟悉的電子書。

2. 全世界的電子出版發展始自何時?為何開始?

最早的電子書要算 Project Gutenberg,始於1971年。創建原因不明,只是有人覺得把書本電子化了是個很酷的主意,便開始幹起來。但直至互聯網的出現,電子書才開始受重視。電子書的開始其實是單純地追趕著科技的潮流,乘著互聯網的商機,書便順道e了起來。若硬要給電子書一個發展的起點,我會選擇 1998 年,原因開始時各家自掃門前雪,各有各的格式及標準。自1998 年起,開始有人歸納了 OEB 標準,同年也是 netLibrary﹝全球最大的電子書供應商﹞的成立日期。自此以後,netLibrary 在電子書的發展上成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3. 有關電子/數碼出版的發展過程,有哪類型的出版產品?市場反應及發展潛力?

電子書發展主要分了兩個主流:網上版及下載版。顧名思義,網上版是把內容搬了上網,用者經付款及注冊後在瀏覽器上閱讀,netLibrary、Books24x7 及超星書庫屬此類,主要是由內容供應商向書商洽購了電子版使用權後,再轉售/租與個人或機構。此類服務一般會供應大量電子書給用者選擇,格式以 HTML 及 PDF ebook 為主,也有自行研制的格式,例如超星書庫等。

另一種是用者經付款及注冊後在網站把書下載至個人電腦或電子書閱讀器上,一般是書商自行供應書店售賣,例如外國網上書店及商務網上書店等,格式以 HTML、PDF 及 Microsoft ebook 格式為主,這類服務也特別開發電子書閱讀器,體積介乎手提電腦與 PDA 之間。

電子書的商業發展一直強差人意,直至 2001 年 netLibrary 宣告財政危機時問題變得更表面化。電子書的失敗原因有二:

出版商對電子書發展過分保守,擔心電子書令盜版更加猖獗,直接影響印刷版的銷路。為此,批出電子版權的書目遠比印刷書少,加上誇國的電子版權守則還未成熟,令用者在電字書的選擇遠較印刷書為少。

電子書並不十分易用,首先一定要依賴電腦,對用者有科技歧視;另外電子書也不能像印刷品般可以隨身攜帶。再加上出版商對電子書發展過分保守,電子書一般都加上許多閱讀限制,從而阻礙了電子書閱讀的自由度及易用性﹝user friendliness﹞,多年來,讀者對電子閱還並未能適應,仍然慣於依賴紙上閱讀模式,這令電子書發展舉足不前。

另外,中港台電子書發展最大的障礙是盜版。在內地,許多網站已經非法地把數以十萬計的書本電子化了,有的還打著國家發展計劃的旗號,進軍國外市場,這令實際花錢談版權搞書本電子化的書商望門卻步。

4. 有關電子書的問題:香港商務印書館何時和貴館合作,供應 OEB 格式的電子書?內容是以什麼為主題?如何借閱?為何選擇OEB格式?

我館跟商務合作自2001年,內容以文史哲為多數,但從沒有以此類書目為主,只是文史哲的書目較易取得版權,及內容壽命也較持久而矣﹝跟電腦書及商業書比較而言﹞。

借閱模式跟 netLibrary 類同,以同一時間只可以供一人借閱模式,每次不間斷的閱讀限於二小時以內。

我館實際以 XML/HTML 格式運作,OEB 只是製作電子書的 XML 規格,原因不能考究,大概也是參照 netLibrary 的。

5. 有關電子圖書館的問題:全球最先創立的電子圖書館,始於何時何地?為何開始?內容是以什麼為主題?如何借閱?好處與壞處?從圖書館角度出發,未來的電子圖書館發展趨勢如何?學校資金投放情況如何?讀者使用概況如何?

圖書館的角色一般都較為被動,電子圖書館的成立視乎供應商而定,九十年代開始有 databases,把期刊電子化了,圖書館引進了電子期刊服務後,便正式促使電子圖書館的成立。Database 是由 Indexes 開始的,Indexes 是指一類搜尋相關期刊的工具,首先是 Indexe s電子化了,及後逐步加進部分期刊全文,即 Full Text Indexes,再發展至現今的 databases。電子化Indexes 中,最早是醫科的 Medline,始於美國,線上搜尋模式的 Medline 可追溯至 1971 年。

電子書庫一般以 netLibrary 為起點,即 1998 年,也有零星財雄勢大的美國圖書館在 1998 年以前自行創建電子書庫,但一般以舊書為主。鍾情於舊書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版權問題,舊書的版權較容易處理,有部分書本的版權更是過了期﹝即五十年期﹞。相對來說,這批舊書也沒有閱讀限制,任由讀者自由閱讀及印列。例子可參考 University of Virginia Library 及 Making of America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電子圖書館好處在於讀者可在何時何地享有圖書館服務,壞處是我們稱為 Disintermediation 的現象,即讀者跳過圖書館服務直接從書庫裡找資料,怕的不是圖書館員會從此失業,只怕資訊取存﹝Information Retrieval﹞的質素從此下降。

未來圖書館的發展理所當然地會引進多元化的電子資料,但仍會爭議應否循印刷及電子資料雙線發展,還是由電子資料取代了印刷資料的單線發展?雙線發展即館藏印刷書目跟電子書目分家,各自獨立訂購並作館藏評估,好處在於讀者可以自由選擇閱讀印刷資料還是電子資料,壞處是會加重圖書館用以買書的經費。單線發展是館藏印刷書目跟電子書目混為一體,好處在於節省空間及人力資源,壞處是強制地要使用者選擇電子資料。圖書館各有所好,因為我校跟其他大學性質不同,我館屬於後者,所以我們經常會對用者說:『很抱歉,我們只有電子版。』事實上,部分讀者仍然對電子閱讀感到抗拒。

圖書館資金因資源電子化而作了革命性的改變,自九十年代開始,引進了databases,令圖書館的經費加了額外的開支。未來因電子書加入,書商也改變了其收費模式,從前書本是支付了一次費用後便永久擁有,如今電子書則需要定期支付費用來維持其擁有權,情況好比閣下訂閱了網上壹周刊一樣,不付款,電子書便從書架上消失。長遠來說,圖書館的資金投放也會受此模式所影響。

至於讀者使用情況,一如前述,電子閱讀還未普遍受落,直至一天書商放寬了閱讀及版權限制的話,使用情況才有機會改善。

152

在沒有民主的日子裡

記不起誰說的,搞學運的人最純真。他們關心社會,只憑著一個熾熱的理想,沒有絲毫利益關係。 從前沒有參與學運,一來我是位被動者,二來在美國唸大學時正值太平盛世,在校園內搞學運的極其量只是雞蛋裡挑骨頭的滋事份子。但那時候真正要爭的,其實是在美華人的權益,美國是一個政治現實的社會,華人政治冷感,政客固然不來討好,華人社區也換不了多少福利。記得二千年總統選舉時香港的太陽報曾越洋來找我寫關於投票的稿,有感而發,寫了一篇《亞裔「冷感」僅兩成願投票》的報導。這裡有人跑到美國去『唱衰』香港,但倒過來在香港『唱衰』在美華僑,我則屬於第一人。

在美時沒有跑在最前線去鼓吹華人投票,只有工餘時替選舉局當翻譯員,為不諳英語的華人解釋投票規則。華人政治冷感因為他們在美國沒有歸屬感,這說法一點也不錯。試想想,如何叫一個連自己孫兒的英文名字也唸不來的老婦人去搞清楚那堆市議員的名字?但熱心的人常在,遇見過一些華僑,只為了來投票,投誰卻沒有主意,還問我該支持那位政客。礙於職責,我不能給他主意,其實只要是投空票也是好的,只要有五成同胞來投票,告訴政府說紐約有三十五萬亞裔選票,而非現在區區九萬,待遇一定今非昔比。

二千年的總統選舉鬧了一個笑話,選票點來點去也算不出誰當選,立刻有內地高官跑出來大發偉論,謂原來民主大國也會搞出選舉笑話云云。內地官員出來指指點點,只是牛頭角下村大嬸恥笑威爾斯親皇醫院衛生設備差之流。誠然,民主政治有其黑暗的地方,要我取捨,還是嚮往民主自由社會,因為她起碼還是一個由我們選擇的政府,施行著我們所喜悅的政策。老布殊把國內經濟搞得一塌胡塗,四年屆滿,立刻被趕下台,如何能夠任由棧戀權勢的人賴著不走?

今天,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並非我們所挑選的,也不是我們所喜悅的。在民主的制度之下,我們用選票來表達意願,但在沒有民主的日子裡,我們只有站起來告訴她說:『我不願意。』我們憑藉的,並不是跟誰人的利益關係,單純地只因一個熾熱的理想。七月一日,維園見。

151

太陽報,2000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