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 2004

我是一個很乖的男仔,又聽話,又唔扭計,營養師給我的叮囑都一一遵照無遺:

  • 飲食:每周填寫的一份飲食紀錄都完美得無懈可擊
  • 體重:再沒有從前一周四磅的下降速度,但仍然是一個較為穩定的進展
  • 運動:現在我每逢周末都會通山走
  • 健康:最近的驗血報告顯示我的身體狀況比正常人更加正常

環顧以上四方面,營養師再沒有提供額外的提示,每次門診,就是改功課﹝飲食紀錄﹞、除鞋、上磅,但依舊需要盛惠三百大元,恍惚搭上磅的每一隻腳都要一百五十元,肥仔一磅值千金,實在比美春宵一刻。當然,以上所寫的都是純粹開玩笑,在現實當中,就是反過來送三百元給一名標準肥仔,他也絕對不會上磅給你看。

肥仔跟年過三十的女人一樣,數字都是個人的最高機密。更甚之,因為一直避免上磅的關係,真實的體重,恐怕連自己也都瞞過了。體重不過問之餘,還要縮起肚皮穿上早已不稱身的衣物,自作孽,為的就是要堅守一個褲頭數字。其他因脂肪積聚重而帶來的毛病,更加不聞不問。

不諱言,我從前有諱疾忌醫的心態﹝見《諱疾忌醫》﹞,眼不見為乾淨,對身體的無知,大概便等於健康吧。回港後,對此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現在會定期看的醫生一共有四個,平均一個月看三個,一如上述的例子,看醫生並不一定因為有病,我只是十分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罷了,脂肪度、體重、血糖、血壓,我一定要了解清楚,再經醫生的專業判斷說是正常,才能令我信服。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個人不能對健康率性,否則後悔莫及,只是要避免去諱疾忌醫的不單是生理上的病。最近在廣播媒介上巧合地聽到數個婚姻失敗的個案,男人自以為盡責地每天工作養妻活兒,而忽略了夫婦之間相處與構通,感情漸淡,最後女方受夠了,在毫無預警之下一走了之,男人後悔而晚。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枕邊人同床而異夢,當真對感情問題一無所知?還是只在掩耳盜鈴?當感情埋下了決裂的伏線以後,兩口子便應該正視、解決,難保一天發作起來,變成一項無藥可救的絕症。

 

  1. 從前寫過《諱疾忌醫》,不想重覆標題,因不是前篇的續編,所以叫《諱疾忌醫二》也不成,只好學廉價的港產片命名方式,稱為《諱疾忌醫2004》

250

辦公室文化

有讀者來信回應《消委會萬歲》一文,說羅太礙於賓主關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實屬身不由己。在香港的辦公室政治當中,僱員是老闆的奴才,這是一個社會現實。早說過語言是一個文化的反映﹝見《都是約會的錯》,香港文化裡頭上司稱下屬的用詞都常以動物作比諭:『我隻馬』,又或是四人集團首腦江青的名句:『我只是毛主席的一條狗。』,還有犬馬之勞、做牛做馬等等,而老闆更愛用『養』去強調『我出糧比你』的大恩大德。反觀歐美,你何曾聽過:『He is my dog/horse and I feed him.』這樣的用詞?

中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種奴性 DNA,當人在一個制度下活得久了,都會變得逆來順受,當事人或許察覺不到,只是我在美國活得久了。返港以後,兩地辦公室文化的差異一一表露無遺,跟其他海外回流的朋友聚舊時,大家都拿來當茶餘飯後的笑話,聊以自嘲,相對苦笑。

首先,面試時候上司總愛問應徵者一些關於公司的問題,例如我館一共有多少個資料庫?有多少個專業圖書館員?有多少藏書?應徵者是一個外來人,這根本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做法。她愛問,無非想測試你做了多少功課,對該職位夠不夠誠意,但誠意跟工作表現有什麼關係?對公司有何利益?下月不發薪水的話,看看他還會不會跟公司講誠意?但因為老闆就是『比飯你食』的米飯班主,他就是要你像求婚一樣向他表露誠意,他 convince 了,便賞你一官半職加前途無限,這就是一個外國人不會懂的奴才 management。

除誠意外,香港人最喜歡濫用印象。早前有一位朋友自外國來港公幹數周,我問:『有無發覺香港人做野好忙?但忙o黎忙去都唔知做緊乜?』他吃吃地笑起來,用表情來對我見的讚同。事實上,朝九晚五之間,員工都要無時無刻地扮一個『忙』樣,務求令老闆覺得『養』的員工既像『馬』時又像『牛』,物超所值。總之員工就是一台機器,不論能幹與否,工作多少,一律都要全天候運作,否則就是『養懶人』,炒其魷魚去也。

聲曾經在外資機構工作過,對其開放的管理制度讚不絕口。離開後,慨嘆已經不能溶入香港的辦公室文化,最近更自資開舖,告別做牛做馬的生活。外國的一套,當然有一利時也必有一弊,外國人重效率重質素,做成了一個弱肉強食的競爭世界,辦公室之內沒什麼人情味可言,總之能者居之。既不念舊,不理會閣下是否一家四口的經濟支柱,也不理會什麼新年流流無謂炒人的避諱,我便親眼見過上司在聖誕前夕即炒即走,也不會發雙糧。外國公司的合約本無什麼所謂的 Permanent,沒説過時間期限,也沒有保證會『養』你一世。一紙合約既重於泰山,也輕於鴻毛,公司要向管理層負責,管理層要向董事會負責,董事會要向股東負責,股東身家跟業績有直接關係。怪罪起來,連 CEO 也飯碗不保﹝見一則兩星期前的新聞﹞。說了這麼久,到底是香港好還是美國好?我會選擇後者,因為橫看豎看,我也不像韋小寶。

249

本是忘不了

做人不要忘本,這是中國人一句老掉牙的說話。意謂不要忘記根本,不論國家、老師、父母和曾經提攜過的朋友及上司等等,一概都要尊敬在心,但尊敬不等於盲目遵從﹝見上文《原意》﹞,兩者必須要搞得清楚。『不忘本』是我們能夠傲視其他民族的其中一例,單是『忘本』一詞,英語便缺乏了貼切的翻譯。於美國而言,我便從來沒有聽過美國人說不要忘本,因為他們從來也沒有根本,他們的祖先均來自愛爾蘭、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地。三百多年前,他們建基在北美洲,卻沒有說過要回到故鄉尋根去。

從前在美國的時候很愛看《尋找他鄉的故事》,在滄海的一角找到飄泊遠方的華人。故事千篇一律,他們都想念故鄉、掛中國畫、讀中文書、開中國餐館、甚至築起廟宇、建立華文學校等等。百多年來的海外華人,不論是寄人籬下的弱勢社群,還是像星馬等地般擁有龐大的人口,我們都有鮮明的文化標籤 ── 中國人,不是攏統地稱為『黃﹝種﹞人』或『亞洲人』。

深水埗一直是香港最貧窮及人口最密的地區,生於斯長於斯,這裡也是我其中的一個本,我對她的感情尤勝於世上任何一處地方。深水埗的獨特,在於她仍然保留舊有的味道,例如最早期的廉租屋、絕無僅有的夜冷店、數十年來從路邊經營至店舖的大排檔、還有鴨寮街二手地攤、北河街街市、順寧道街市等等,依舊十年如一。值得一提是深水埗的唐樓林立,許多仍然沒有電梯,也沒有舖設煤氣喉管,不單居民出入不便,日常用品如米、油、石油氣等也是一層一層地揹上去,生活在深水埗區的人,比起香港任何地方都要艱苦。

然而,深水埗卻是舊而不破,在市井之內蘊含著過人的潛質。雖跟流鶯只是一街之隔,這裡卻是香港電腦科技的發源地;在廉價的二手電器地攤之上,也擁有全香港最高質素的音響器材;這裡最早興建市區鐵路網絡,也是新近落成的西鐵終站;這裡也曾經有過我們快樂的泉源 ── 荔園。其實深水埗不單是我的本,也是全香港人的本,深水埗代表著香港人的潛質,也是香港人奮鬥的歷史,因為我們的路都是如此走過來的。今天經濟不境,生活質素下降,身處逆境之時,不妨去深水埗逛一趟,想一想我們的本。

242

吃不到的葡萄還是甜的

閣下有沒有遇上過令人煩厭的物事?當然有,而且還多得很,但有沒有遇上過一些本身沒有令人討厭的條件,但卻無緣無故地惹起你不滿的物事?總會有的,好像小時候在校運會短跑賽得了第二名,看著冠軍壓根兒便不順眼。說穿了,這是酸葡萄的妒忌,但葡萄不會因閣下吃不到而變酸。事實上,他的確跑得更快,而『第一名』的虛榮仍然惹人朝思暮想。

最近進行減肥計劃﹝見《理論與實踐:減肥篇》﹞,兩個月來,飲食習慣改變了很多,食量少了,選擇的種類也少了。習慣了以後也不太難接受,只是偶爾看見一些忌諱的食物時,難免有點心癢難撓。舉例說,在我的老家附近有家炸雞店,每回返家探望兩老時,免不了要跟充滿誘惑的雞腿擦身而過。本來我對炸雞是沒有特別喜好的,只是從前有選擇權時,總是忽略了伸手可及的瑰寶。如今在酸葡萄的效應下,愈是吃不到的炸雞便愈想吃,曾經滄海難為水,饞嘴的後果便是一身的膩肉,現在是想也不敢想。

我從來也不是和尚,清心寡慾跟我攀不上交情,只是滿足不了的欲望有時候會像不稱身的衣服一樣,時時刻刻都令人坐立不安,平息的方法大概有三種:

  1. 忘記它。
  2. 極力去詆毀它在記憶裡美好的形像。
  3. 找代替品。

理論上,﹝一﹞最為可行,只是往往事與願違;退而求其次,唯有告訴自己,吃不到的葡萄一定是酸的,說一遍的公信力不夠,不妨重複十次一百次。跟八卦雜誌亂寫的明星緋聞一樣,說多了,總有一天會變成事實;最直接見效的是﹝三﹞,不能吃肉便上素菜館吃一客齋滷味,五顏六色地佯裝燒臘,一嘴的偽君子正好勉強敷衍著潛意識裡的犯罪欲望。只是阿 Q 的成就其實脆弱得像七彩的肥皂泡,一下子便被真相戳破。當事人明白,但偏偏又矛盾地樂於墮進自己擺佈的騙局裡。吃不到的葡萄還是甜的,這是既改變不了也無可代替的結局,與其自欺欺人,還是忍心接受現實的好。

238

下一站:大大公司

九巴的服務愈來愈好了,現在大多數巴士都安裝有提示車站名稱的顯示板。尤其像我們這類喜歡假日遊山玩水的人,時時刻刻被指示身在何處,活像多了一個富責任感的導遊一般令人安心。有時候,它還擔心我們眼朦耳聾,不厭其煩地用國粵英語先後重覆車站名字,雖然囉唆得像個阿婆,但此舉卻保証了旅客不會錯過了站頭。隨年月飛逝,交通工具都在與時並進,多了一分先進,少了一分舊日的人情味。在今天舒適的旅途上,間中還會懷念柴油列車的搖晃、火車站頭上售賣的鹽焗雞腿、巴士上的售票員等等。

然而,在云云交通工具之中,小巴是少數仍然保留舊日色彩的其中一種,但卻不太古板,例如開始引用石油氣驅動、多媒體廣播、八達通等等。Add-on features 是先進了,但運作模式依然沿用三四十年前的一套﹝包括路線﹞。是落後,但卻顯得充滿人情味﹝見《人情味》﹞。例如相同的車站提示板便不適用於小巴上了,道理很簡單,根據非官方統計稱,小巴搭客最常下車的地點分別是『燈位』、『禁區前』、『過左禁區』、『街口』及『轉彎』。要是把那些名字也篇進站名裡,那塊提示板將會變得相當無厘頭。 除此之外,許多小巴的落客點名稱己經沿用許久,儘管地點早不存在,但地名依舊在小巴司機及搭客口中保留著,例如大大公司、大丸百貨、﹝旺角﹞先施公司、珠江戲院、 ﹝深水埗﹞聯拜酒樓、﹝官塘﹞新光酒樓等等。

小巴恰像一個老朋友和你聚舊一樣,跟你漫步歲月,細說往事。從前這裡是怎生模樣的?大大公司每逢周日八折一天、珠江戲院的輝煌歲月,恍惚一一都在窗外重現。一句『大大公司有落』,我們都時光倒流到了七十年代,車上的收音機正在廣播俞琤的《早晨‧老友記》,旁邊一位打扮時髦的女孩子,穿著張大了兩個鼻孔的喇叭褲,燙一頭《女強人》裡洛琳的髮型,正趕往麗聲戲院看《流星蝴蝶劍》。收費牌以中國數碼格式書寫著 3 元 5 角,坐立不安地斜插在擋風玻璃上,搭客像耍雜技般把玩手上的『公仔頭』硬幣,琮琤有聲,它們的命運都跟孫悟空一樣,任憑在掌心裡翻著多少個筋斗,也逃不出主人的五指山。

往昔的物事音容宛在,昨夜聽見車廂裡有一把聲音要在珠江戲院前下車,倒不是小巴在鬧鬼,只是我們都念舊而已。

234

咁即係有幾多分?﹝下﹞

上文提及,因校園暴力有惡化跡象,教育界呼籲社會重視學童德育發展,政府隨即製作了一套『咁即係有幾多分?』的宣傳短片,指導家長不要過分執著子女的考試分數,以免培育出一個成績優異的『拉登』出來。

然而,中國人都有一個特殊的價值觀,當要用『成就』去套上一個人時,我們都短視得重量不重質。只懂評價其身家職位,道德往往乏善可陳。今天富商生意手段卑劣、刊登女星被虐裸照、中指對待群眾、黑社會方式解決問題、落井下石、驕傲自大、倚仗權勢、欺凌貧苦弱小,他們憑什麼值得我們去羨慕?亞視的得獎時事節目便揭露了內地的仇富社會現象,為什麼他們痛恨富商?只因為中國人發財不立品,『財』是量的成就,『品』是內心的、是隱藏的、是質的成就。只是要發財後立品來幹什麼?人民不會因『品』而溫飽,在中國政治動盪的一百多年裡,『財』比什麼都重要。

同樣的價值觀錯誤,其實你我也會經常犯上,『咁即係有幾多分?』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某某成績強差人意,但品行佳、好動兼創作力豐富,但人的『品』沒有價值。品好,一樣上不了名校,也成不了未來賺錢的條件,成績單上的量才是成功的有力因素。再舉一些例子,

  • 女人對男朋友的要求是要他『靚仔有錢史丹佛 MBA 畢業專一體貼風度翩翩』,有了以上的條件,『心地好』還要來幹什麼?
  • 老闆經常問:『個 project 有無 delay?』、『今個月開了多少張保﹝險﹞單?』或『大陸批貨趕好未?』。當然,我們打工一族可以抗辯,因為天災人禍、其實我們已經很勞力、我們一共打了多少個 cold call 等等。oh!Like he cares?無貨交,一樣照炒可也。

另外,午飯 A 餐最緊要平、買衫最緊要挑選來自法國或意大利的、搵工要薪水高、買樓要升值、買馬要贏、Dup 骨要足鐘。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何曾平衡過它們的質素?當社會上都普遍勢利的時候,人們對質素的價值觀不是一下子便可以改變過來的。比方說,為什麼《左麟右李》的 CD,香港版一百元一隻的會比山西錄音室發行的五十元三隻更加『抵買』?為什麼月入一萬的人會比月入十萬的能幹?為什麼會考六分的考生的前途不比會考三十分的差?任憑短視的俗人去想一輩子,他們也不會悟出一個所以來。

232

咁即係有幾多分?﹝上﹞

香港政府最近推出了一個廣告,一句『咁即係有幾多分?』令我覺得很有共鳴感。我年少時候的學業成績不好,求學時期一直重複被問:『咁即係有幾多分?』,每次也滿面羞慚,愧於作答。這個是我公開的秘密,在敝網的個人簡介上已經寫得清清楚楚:『以會考六分的成績考進大學』,曾經有朋友還打趣地問:『是會考六分還是高考六分?』我重申,那是會考六分。高考的計分方法是每科 A 一分、B 兩分、C 三分如此類推,分數愈少代表成績愈好,但會考卻是正好相反,每科 E 一分、D 兩分、C 三分如此類推,在應考的九科中只得六分,成績如何,各位應該心裡有數。

然而,我喜歡讀書卻是不爭的事實,從四歲唸幼稚園開始,便一直讀至三十歲為止。尤其是進研究院後,書都是自發兼自費地去唸。那究竟為什麼成績還會這樣糟糕?記性差是其一﹝見《記性》﹞,創作力強、幻想力豐富是其二,經常把考試卷的題目答得天花亂墜,大發謬論 。記得唸大學的時候,我便曾經斗膽地在西史的試卷上答『其實麥哲倫是遠遠輸了給哥倫布1』,結論前無古人,但循例都被歷史教授評了雞蛋一隻﹝雖然所有資料都正確﹞ 。這樣的惡夢一直維持到研究院,因研究報告鼓勵先假設後驗証﹝assume and proof﹞,切忌搬字過紙式『執人口水尾』,所以我的『大膽假設』變得受落,論文獲得好評,頭一個碩士學位便獲贈獎狀一塊。讀書廿年,終於嚐到被賞識的滋味。

香港是一個功利社會,分數成了前途的指標。校園暴力事件接連發生,教育界呼籲從新引入道德教育,政府馬上推行宣傳:『咁即係有幾多分』,旨在諷刺現代家長只重分數而忽略子女其他優點。Well,養不教,父之過,但製造出高考會考的計分方法的卻是誰?環顧香港各所大學,莘莘學子入學前還得先通過分數審查,『咁即係有幾多分?』根本是一個牢不可破的社會現實。

富創意的朋友可以當作家、音樂家、記者、設計師、甚至有 『大膽假設』的神經科學家,只是他們還未就業前已經因為『哥倫布勁過麥哲倫』而被拒諸校園門外。收生不計算分數,反而考慮誠意及天分的高等學府只有兩所,那是樹仁學院及公開大學,無獨有偶,它們都不被政府認同。說到底,香港跟歐美不同,『咁即係有幾多分?』要重新教育的,豈止是家長們?

 

  1. 論點是基於麥哲倫是葡萄牙人,而哥倫布是意大利人。當時兩國確實展開了航海競賽,但因一個是首位發現了新大陸的人,另一個是首位環繞地球跑了一圈的人,歷史學上評價為各有成就,不存在誰輸了給誰。但我的謬論卻基於『因鄭和的航海事業比西方國家早六十年,所以中國的航海事業比歐洲優越』的相同論點來評論意葡之爭,這種富民族感情的『鄭和論』不切實際,當然會碰得一鼻子灰。

231

共和國的包容

從前跟女朋友經常吵架,在十萬個為什麼當中,其中一個原由是因為我愛得不夠愚昧。有時候 她跟本是在無理取鬧,但我一概都要站在她的一邊共同進退,不論她跟上司、家人、朋友、甚至購物時跟店員的爭拗,我都有義務在行動上支持她﹝例如幫口鬧人﹞。只是愛還愛,我就是不能不把愛放在理性之上,在於理不合的事情上,我還是選擇捨愛取義。

最近美國的火星探索有新進展,似乎掌握了火星曾經有水的証據,這是航天史上的一大發現。今天,我忽然想起了楊利偉,中國人去年飛上了太空,圍撓地球轉了一圈後安全返回地面,同樣是航天史上里程碑,只是我一直想不出遲了四十年的航天成就有何鼓舞之處?今天中國人才剛剛跑出了大氣層,美國人已經登錄了火星作研究了,先不讓成就沖昏了頭腦,中國的航天技術其實還有很長遠的路去追。

然而,我們因楊利偉而自豪,並不全是因為航天技術作了重大的突破,民族之情其實佔了大多數。聽清楚,是中國人的火箭載著中國的宇航員上了太空,『中國』是主,『宇航』還是其次,用 Made in US 或 Made in Russia 的火箭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由零開始地去研究航天科技1?在外國人眼裡,我們其實是十足的自戀狂。

我愛我的民族,但愛得不夠愚昧,所以我還不能夠把民族的熱情凌駕於學識之上,這都是多年來在美國生活時,被潛移默化的弊病。美國本身是移民大國,弱勢社群人口龐大,新移民混雜並各自劃分彊界,唐人街、小意大利、小墨西哥、小旅宋等等,甚至白裔人其實也是二百年前來自歐洲的移民,美國人沒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因為『美國』不是一個民族﹝極其量是國家主義﹞,這個歷史背景令許多美國人都崇尚大同,對不同國籍、族裔、宗教甚至政治思想作寬大的包容,這是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裡 United 的理念。在孫中山的思想當中,這才是共和國中『共和』的根本。

 

  1. 這是從無線電視的特輯中,訪問內地航天科學教授所說的,特輯暗示神洲一號的技術其實是俄國的複製品,因為從新研製不合乎經濟及科技發展效益云云。

230

兩者關係

舊同事 Z 離開了我館兩年多,轉任本地另一所圖書館,兩年來不斷訴苦說跟上司關係惡劣。去年尾,兩年合約之期屆滿,不論是她自己選擇,還是她上司的意願也好,我們都認為她倆賓主關係該會就此告終。誰不知,上司竟然峰迴路轉地批准了續約,Z 也同時動筆簽了,一眾朋友大跌眼鏡,然而 Z 跟上司的關係依舊惡劣。

按照程式設計的布林邏輯來套上一個老掉牙的常理,IF not happy THEN separate﹝意譯:若不快樂便應該分手﹞,人若是如此單純的話便好了。只是世界上有許多事情都不能以常理去解釋,因為電腦科學本身缺乏人情味,人情味就是不能理解的。Z 決定續約,是因為不快樂之餘,還有前途。圖書館業的市場小是不爭的現實,加上近年削減教育經費,一年當中才有的三兩個職位空缺,遠遠滿足不了那群虎視耽耽的待業書館員。Z 的決擇,是要受氣的高薪厚職?還是失業?我想她心裡該有一線清晰的底線。

東西德合拼後,西德人忽然揹起了東德沉重的經濟負擔,但再問問西德人,後悔合拼嗎?他們都說不。北韓是國際上有名的大奸角,但南韓從來也沒有放棄統一的理想,難道南韓人都不明白統一之路遙,不明白統一後所負起的經濟負擔嗎?香港回歸六年,不管董建華把香港搞得多蕭條,我們除了想把他趕下台之外,卻從來沒有人去緬懷過去,希望邀請英國佬從新植民一次。香港人、西德人、南韓人,各有各的難處,卻沒有想過離棄祖國,因為不快樂之餘,還有民族之情。

兩個人的關係,不快樂便該分開嗎?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太複雜,兩夫婦相處得不快樂,但為了一個『家』而選擇不去離婚;男女朋友相處得不快樂,但為了愛情而選擇不去分手;兩個人一見鍾情,只是一方名花有主,關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卻偏偏藕斷絲連,為的卻是痴情。從前白韻琴的深情節目因鼓吹離婚而被人詬病,只是白有自己的一套婚姻哲學,勉強無幸福,人會選擇不幸,因為理性常常被人情味所蒙蔽,無情地站遠一步看,其實一切不快樂的關係都應該作個了斷。

228

理論與實踐:減肥篇

大學畢業之後,往往會遇上同一個問題:究竟書本上的理論有多少可以在現實生活上實踐?不幸地,理論跟現實往往背道而馳,在拜金主義的制度下,每個畢業生都因一碗飯而放棄學術理想。

我說營養師要求苛克,一點也沒有說錯﹝見《最後的早餐》﹞,她開出的餐單就體現了理論跟現實的角力,只是要付出的是我,她卻有在一旁漁人得利,門診費袋袋平安1。當然,建基於『每頓飯也自己弄自己吃』的話,她開出的餐單不是沒可能達到,只是現實跟理論經常鬧別扭。以我來說,一天三餐不能每次自己煮,也討厭帶便當,一星期總有三四天要回家聚聚天倫,還有朋友、約會等等。

舉例說,營養師建議我誡掉煎蛋及炒蛋。天!我是出了名的雞蛋狂熱分子,餘下來能吃的便只有烚蛋及蒸水蛋。

『早餐便只能吃烚蛋了。』她幽幽地說,一面在我的餐單上走筆疾書。

她卻從來沒考慮過今天的餐廳哪裡來『烚蛋』?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一家供應『餐包烚蛋牛肉通粉』的茶餐廳,完全符合營養師要求。如是者,一連吃了一星期,覆診時,她目瞪口呆地問,哪裡來的餐廳竟然有『烚蛋』,@#$@%,咁妳又寫?

『要不,便吃一個黃豆三文治,這樣會比較飽一點。』她續說,但不知 Delifrance 有沒有這樣的三文治發售。

例二,『一天裡最好吃一個半水果。』她說。

『.5』是數字遊戲,現實世界的果樹,恐怕長不出半個水果出來吧,而營養學的教科書上也好像沒交代另外一半的去向。

例三,開始的時候,她已經把我的晚飯份量減為一碗飯﹝『食送』也相對減少了﹞,覆診時,她再開出一份澱粉質清單出來。依據份量,午餐只能吃一碗淨麵,晚餐如有豆類或薯仔等,飯量則要略為減半。

『咁咪即係得半碗飯?』我嚴正抗議。半碗飯,家人朋友還是不太相信。

例四,營養師循例會問我日常的運動量,我說每個星期天都會行山。行山是帶氧運動,理應有益身心,只是這幾個星期以來都是半空著肚子,先前兩次的路線較短較易走,還不覺得怎樣,上周上了2星半的山徑,路較難行,加上力不從心,害得我差點客死烏蛟騰。

更奇怪的是,一個月來我竟然百分之九十地遵從了營養師的指引﹝唉!人誰無過?﹞,連上上海館子時也要廚子先開一份合格的菜單供我審閱。每星期的飲食紀錄都嚇得營養師無言以對。兩星期下來,一共減去了八磅,她還是滿有專業地說那只是缺水的假像,第三個星期再減四磅,難道又是缺水?恐怕今天已經虛脫。

 

  1. 說笑歸說笑,我打實從心理敬重她們的專業,也感謝她替我減去了不少『肥豬肉』。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