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答案的問題

一個人吃兩碗飯,兩個人吃四碗飯;一個工人需要一天完成的工作,兩個工人只需花半天便完成。這些是數學上正比例及反比例的邏輯,連小學生都會。然而,假若現實生活真是如斯直接簡單的話,那末大家小學畢業後便能通曉百科,再也不用上大學了。由中學開始,我們唸科學的都要上微積分課,開始明白甲跟乙的關係不獨是單純的正比例及反比例,圖表往往有狐度,也有趨向性,簡單一點說,人起跑的時候會較慢,往後會較快,然後漸漸趨向極限,再慢下來,所以一百公尺的賽跑紀錄是十秒鐘,但跑五十公尺不會是五秒,也許是七至八秒左右,跑一千公尺也不可能一百秒完成。

圖書館去年因一個工作指標而鬧得雞犬不寧,原因高層不知從那裡聽來一個 Performance Indicator﹝表現指標﹞的計算方式,下令全校各部門跟從。然而經濟學者的表演指標引用統計學的計算方式,高層張冠李戴,卻硬塞了一個正比例及反比例的邏輯,以後我們在五十公尺之內要跑出五秒鐘的紀錄,一千公尺便要跑一百秒,否則便亂扣『表現下降』的帽子。

另外一個謬論是「工序一所需時間 + 工序二所需時間 = 總工序時間」的概念。加數人人會,但也只是流於小學生程度的邏輯思維,因為這個概念限制了兩項工序的時段不能重疊,即在當值詢問處服務時,在沒有讀者詢問的情況下,也不能處理詢問處之外的工作。理論上,讀者不來,電話未嚮,我們都只能乾等。礙於本人的智力所限,硬算出來的表現指標實為一個數字的假象,完全不合乎現實情況。

有說表現指標只是一個資源削減的前奏,萬一政府一刀切去經費的一部分,表現指標的方程式馬上得知削資後的影響,也能夠進一步算出可裁去的人手。只是『炒』風未至,人先被一堆數據玩死,例如,

『為什麼行政人員都花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時間在「非製作工序」﹝Non-Production Related Tasks﹞上?』
『為何上司每天平均花三小時去監督下屬,而下屬卻只有兩小時被監督,難道有一小時下屬把上司當作透明?』
『一天八小時當值詢問處服務,卻只有兩小時解答學生問題,其餘的六小時你在幹什麼?』
『為什麼一天所需的工作時間是 8.3 小時,但我卻未曾見過員工天天加班?』
『為什麼撰寫會務報告的所需時間比開會長?』
『為什麼一份報告平均要四小時撰寫,卻要花三天在「等」﹝審批、書商回覆等等﹞?』
『為什麼書買少了一半,人手卻只能減四分之一?』

社會上有太多解不通的問題,唸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朋友當然遇見不少,答不出,並不等於數據出錯,或許問題本身是永遠沒有結論也說不定。例如,為什麼習慣磨牙的小朋友成績比較好?為什麼常吃巧克力的人比不吃巧克力的長壽一年?為什麼下雨天灰馬會跑得特別快?為什麼今年的元宵比往年冷?為什麼飯吃得那麼少,人卻特別胖?為什麼卅幾歲人還沒有女朋友?為什麼八達通咭的結餘只有廿八元正?為什麼這星期的六合彩號碼單數比雙數少?為什麼女子十二樂坊的人數剛好是十二位?而非十一或十三?

要是能夠答出以上所有問題的話,我大可以引薦閣下加入本行業,要是有生之年沒被校長逼瘋的話,不難會被訓練成為一位哲學家。

225

瞬間英倫

香港的電視節目還是沒有長進,自拍劇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的 Template,不外乎 A 愛上 B、B 愛上 C、C 卻愛上 D 的樣子,換幾個不同的專業:醫生、律師、飛機師、警察、消防員,或換幾個不同的時代背景,但劇本還是跳不出那個七角戀愛的框框。怪不得黃金時段開始有外購電視劇登陸,劇本、外景及演員質素都勝人一籌,只是配上了九流的配音,不免大殺風景,晚飯時側耳一聽,還道是下午時分的卡通片放錯了時間。

忽然間,亞洲電視的《時事評論》奪了紐約電影節的金獎,本人柴娃娃地看了該集獲獎節目,發覺名不虛傳,『爆料』之餘不失中立。香港傳媒的時事專題報導大都犯上一個錯誤,就是先訂下結論才找證據來『煮死』當時人,沒做假新聞,但手法以偏概全,有誤導之嫌。一直愛看港台的《鏗鏘集》,只是報導多集中於社會問題而少談政治,難以滿足香港人的口味,如今亞視的《時事評論》忽然踩著中央政府的神經線,足見新聞部膽色非凡,也樂見新聞自由未因電視台跟內地合作而受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個節目頗為令人眼前一亮,一是亞視的《當年今日》,另一個是無線的《瞬間看地球》。《瞬》在每天的新聞報導之後播映,當被黃金劇場疲勞轟炸了一個晚上後,電視機 real time 映著世界各地的景色,輕歌妙韻,不發一言,尤如一個喋喋不休的上海婆忽然收了口一樣寧靜,一時夏威夷的棕櫚樹搖風擺柳、一時澳洲林陰處處、一時加勒比海水清沙幼、一時紐約街頭人車熙來攘往,恍惚五分鐘環遊了全世界一樣。

最先發覺《瞬》的是舊同事 D,某日相約午飯,忽然她神經質地『嘩』了一聲,原來是午間新聞後的《瞬》放映了倫敦的一角。D 曾於那裡唸過數年書,那天映著倫敦下雪的晚上,這正好勾起了她對留學歲月的回憶,自此她便喜歡上《瞬》,每天新聞過後便期待異鄉重現的一剎那,珍而重之地去捕捉那兩秒鐘的思念。

旅居美國的時候,受了電影《Total Recall》的影響,曾經幻想過擁有一個可以改變風景的窗戶,足不出戶卻能賞盡天下美景。按一個鈕,窗外變成了香港的夜景,寥解鄉愁,再加上下雨效果,簾外雨潺潺,閉目酣睡,夢裡不知身是客,只是幻想歸幻想,便是真的有廿四小時的《瞬間看地球》頻道,還先要買一個窗檯大小的 Plasma 電視機。

224

寫,還是為了自己

蔡瀾先生早前發表文章批評新進作家不肯學、不肯練、不肯讀。對此,許多名作家都甚有同感,曾經有一位讀者向張小嫻小姐請教成為作家的方法,她說應該多閱讀名家作品,例如張愛玲及白先勇等,讀者不以為然,原來他只想詢問關於投搞的門路。張有感而嘆,原來他問的是『如何當一個作家?』而非『如何當一個成功的作家?』暗示年輕人都不肯下苦功。

因熱愛網上寫作胡鬧,特別留意在互聯網上其他同類型的網站,也結識了一班同樣喜愛寫作的網上朋友,勤懶不一,也各有風格。然而我們都會遇上同一個問題:『究竟有沒有人來看?』誠然,這是一個頗大的心理關口,許多網主都是寫了一年多便擱筆,道理很簡單:花的是時間、金錢、腦汁及心血,沒人看,為什麼還要再寫?剛認識的仙蒂便遇上這個問題,並宣佈休站去,每當筆者碰上相同的疑惑時,總會反思,我們為誰而寫?

我很喜歡以零二年十一月廿日的作品《時間空頭支票》來作敝站的分水嶺,在這以前,若問敝網的文章有沒有人來看,我不敢說有。但自零一年一月起計,不竟已經寫了兩年。在那些日子裡,每天在寫,每天自娛,驟眼看很啊 Q 精神,為的是不忘前輩『多學多練多讀』的教誨。從開始的時候,寫作是為了興趣,也是為了練習,完全不為了討好任何人,寫,完全是為了自己。究竟有沒有人來看,反而不太重要。

自零二年十一月後,開始強迫自己定時發搞,讀者人數才漸漸累積起來,每個月手記的純點擊次數﹝hit count﹞達一萬次,視乎肉容多寡而定,每位訪客每次可以留下多個點擊次數,所以我比較喜歡以不同 IP 作單位的來訪次數﹝visit count﹞作計算。除去由搜尋器撞進來的訪客,再收窄至慣性以 Journal 主頁作進入點的到訪者,這裡每天平均會有二十一個固定讀者來訪,以一星期的工作效率來算,兩篇文章共吸引了一百四十七人次瀏覽,屬多屬少,見仁見智。然而,在從來沒有對任何人宣傳過的情況下,這些數據都是從零開始的,但已經足夠鼓勵自己繼續寫下去。

220

最後的早餐

翻開餐牌,仔細研究上面 A B C D 幾個早餐組合,自己早己是這家茶餐廳的常客。餐牌上那幾個蠅頭小字,大既早已曉得背,但今天的情況有點不太一樣,還是仔細挑選一下比較好。

『腸仔、沙爹牛肉、午餐肉、火腿、煎蛋、回窩肉或午香肉丁配麵或米粉。今天有點特別,點一個午香肉丁配麵吧。對,要出前一丁麵。』
『餐飲要熱奶茶 ….. 是 ….. 早上不喝,一天也提不起精神來。啊,今天要兩包糖 …. 不 ….. 只是今天而已。』
『餐包還是吐司嗎?牛油要兩面塗,麻煩一下,沒牛油,總覺得難以下嚥。』
『煎蛋要反蛋,要半生熟的,在煎板上反一下之後立刻上碟的一種。』
『這樣可以了,餐飲可以等一下才上嗎?今天我想仔細品嚐一下,謝謝。』

因今天約了營養師的關係,今天下午特地告了事假。早問過人事部,營養師的門診並不算病假,儘管我是胖得如此的不健康﹝這是先後三位不同專業的醫生對我下的評語﹞。一如往日的半天辦公日,這天一直都是一副 holiday look,頭髮蓬鬆,鬍鬚勒突,隨便披上一件皮夾克便去見醫生。相反,營養師瓜子面口,長髮披肩,八分像躲在營光屏後面玩接龍的陳慧琳,只是不曉得她會不會喜歡我這位『加了碼』的梁朝偉。

『不,今天的早餐完全不合格。』聲線甜美,並仔細審閱著我的日常餐單。
『見營養師前的早餐怎能計算在內?』我狡辯說。
『什麼?』
『這是最後的早餐嘛。』

二話不說,營養師替我開出一張『不能吃』的清單,凝視著這堆美食的名字,留下只有思念,像面對分了手的女友名字一般無奈。跟營養師討論餐單,比李鴻章在談判桌上跟八國列強周旋賠款一樣劍拔弩張,最後同意的條件,跟張良成仙前所吃的所差無幾。佳節將近,實在不宜跟營養不良的女孩子約會,因為情人節的那頓晚飯,由我點菜,不難會把她餓死。

219

憂鬱玩伴

許久以前,寫過一篇《男人俱樂部》的文章,我說能令男人神魂顛倒的玩具有五樣:

  1. 電腦
  2. 攝影器材
  3. 影音器材

年半以後,依舊證據確鑿,一眾臭男人毋庸抵賴。日前健回港旅遊,發覺其對攝影及 HiFi 的喜好愈來愈濃烈,旅港時最愛逛二手市場,原來健早己升級至把玩『來老貨』的境界,相機要看 x 年出產的 Leica M6;看過《無間道》後,又忽然幻想用『鴨記』的二手『膽機』來播國語老歌,一派高深莫測。聲,這個大朋友還是老樣子,儘管水緊之際,還是周身法寶;而本人除了『波』好略減外,其餘四項均或多或少沾了上手,說來我們都應驗了從前的預言。

男人要玩的東東多的是,高爾夫球、釣魚、遊戲機、行山、露營、股票、酒、賭 ….『瓣』數眾多,所以男人從來也不會專一。然而,年來不斷有人向我提出應該加上『女人』這一條,老實說,我是有心避諱的,女人怎能與嗜好相提並論?君不見 女人最反對男人跟豬朋狗友打 Golf?女人也可以容許自己擁有多個名牌手袋,卻拒絕讓男人多買一支鏡頭﹝或球桿﹞。足見女人不是男人的嗜好,反而是其嗜好的絆腳石。

不論年齡,男人是全天候愛玩的動物,結了婚的男人愛玩具,因為心中還有一股童真,在漫長的歲月裡生生不息,給平凡的生活中帶點熾熱。獨身的男人愛玩具,因為他們『無皇管』,也因為他們擁有太多精力、時間、金錢。許久以前聽過一位散文作家李英豪先生的故事,李一直聞名於劇本創作。一九八五年,愛妻煜煜因病去世, 因難忘夫妻之情而寫下散文集《給煜煜的信》,情深觸動萬千讀者的心靈。後來,李英豪先生索性放棄隨筆形式的散文創作,化悲傷為各類興趣,並結集成書,多見於養花、養魚、養鳥、養狗、養貓、古董、郵票、古玉、古幣、鐘錶、茶壺、字畫、佛像、佛學、禪學、莊子等等,興趣繁多, 只是心靈上卻寂寞得很。

男人要玩,原因不太令人費解,因為他們悶,因為他們寂寞、孤獨,又或者心頭上有太多不愉快的過去需要填塞。世上寂寞的人多的是,下一次到戲院看電影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身旁有沒有男孩子經常獨個兒來看電影?他衣著有點光鮮,愛把玩許多高科技玩意兒,看來像頗富有的樣子,但眼睛卻閃著一點憂鬱。幫一個忙,主動跟他聊個天吧,他興趣廣闊、很健談、會說笑、會變戲法,保證他會逗得妳笑逐顏開。

216

忘記他

上洗手間的時候,忘了下列哪一樣東西最令人尷尬?

  1. 開燈
  2. 廁紙
  3. 消閑讀物

最近上圖書館的職員洗手間時遇上的尷尬事,莫過於忘記了開門的密碼,在奔騰澎湃的一刻懸崖勒馬,偏偏臨門一腳『撻 Q』,愈急愈是記不起那個四位數字,嘆奈何?生活愈趨電子化,要記的密碼愈來愈多,要準確無誤地統統填塞在有限的腦袋裡,已經困難得很,更麻煩的是間常都因保安理由要更換密碼,怕機密電郵外竊、怕色狼鑽進女洗手間偷窺、怕閒雜人等進入家居範圍等等,都屬無可厚非。只是本人甚為善忘,要改密碼,還是一動不如一靜好了,色狼儘管來男廁偷窺吧,黑客要來竊取電郵的話,無任歡迎,反正百分之九十都是無聊的垃圾電郵。

萍來信訴苦,謂她的前度男友快結婚了,新娘子不是她,這個新年決定外遊散心去。跟前度關係切忌藕斷絲連,這是我一向的作風,並非絕情,只是自知承受不了,今天他另結新歡、明天共諧連理、後天發財添丁,反正都只是過去了的感情,早已管他不著。如花過了奈何橋,吃過孟婆湯,前事早該了結,get a new life,不好嗎?偏偏留了『3877』上黃泉路,換得後世遺憾。感情跟密碼一樣,只要記起眼前的快樂好了,要忘的應該忘記,要記的應該記著,人生本非完美。若不,跟上洗手間的一刻尷尬一樣,換來的會是絲絲刻骨銘心的痛。

214

陽具壯大

在美國生活的時候,曾經有段日子幹過廣告設計,沒受過正式美術訓練,只是熟悉倉頡、Pagemaker、Corel Draw、Photoshop 等一類的電腦設計軟件。那時候電腦還未盛行,電腦設計煞是吃香,只是終究並非專業,創作靈感往往力不從心,後來自掏腰包請設計系的同學幫手;再後來,乾脆洗手不幹了。

兩年多前回港發展,職業病發作起來,常常品評街上的廣告設計,創作是否專業,可以一眼看得出來,香港設計常犯的毛病,其一是抄襲,其二是譁眾取寵。廣告本身除了要吸引注意外,最重要是令人有『買我喇』的慾望。香港人不學無術,往往忽略了後者。記得多年前有一個海報廣告,搶眼的地方放了一幅令人垂涎三尺的燒肉飯的照片,再加一句標題『佢欠你實在太多』。廣告賣的其實是維他命丸產品,意謂日常人的飲食習慣缺乏營養云云。無可否認,廣告確實奪取了我很大的 attention 及好奇心,可惜賣點 out focus。由始至終,廣告所挑起的心癮並非其推薦的健康產品,卻是那碟激起我胃酸分泌的燒肉飯。

小弟每天所收的私人衣貓數量驚人,一天大概會接超過一百封,但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垃圾電郵,當中有五成是推銷『陽具壯大』的工具,另外百分之四十九是售賣『偉哥』的廣告﹝它們不都是異曲同弓嗎?﹞。奇怪的是,間中送來的電郵會標題為『周五晚上的約會』、『閣下所要的資料』或『你的伸請已收到了』一類較私人的字句來吸引我閱讀,但翻開內容,裡頭還是推銷『陽具壯大』。這是百份百的騙局,有時候我會懷疑,不誠實的推銷員的交易成功率有多大?口頭上說跟我周五約會,轉頭卻向我推銷『陽具壯大』,誰會來幫襯?美國俚語稱之為『Don’t judge book by its cover.』顧客購物前總會先了解物件,才決定付款。一如前述,門面上吸引了我的好奇心並不等於我會買那件貨品。當然,事情總會有例外的,例如那個是男人,又例如他買的是本咸書……

女性擇偶的智慧比其於購物上的精明實在差天共地,問一問她們所要求的條件,誠實的會把外貌排在當眼位置,虛偽的會說:『善良、對我好、聰明…..』但第十位仍然補上一句『靚仔』。毋庸置疑,性格可以改,浪子回頭金不換,樣衰卻甚難翻身,除非整容,要靚仔實屬無可厚非。只是選擇伴侶只著重滿足視覺欲是冒險的戀愛觀,希望他『本質』善良,要不,終有一天會鳥倦知還吧。只是男人嘛,本來就跟垃圾電郵一樣,外表吸引,十之八九卻仍是滿腦袋『陽具壯大』,要他們開竅,還得先滿足其生理需要才成。

後記:近日事忙,文章早寫好了,只是忘了上傳,見諒。自今天起,會儘量先發預告標題及上傳日期,希望讀者不用再碰釘。

210

虛擬祝福

小時候,我家每年冬天所收的聖誕卡,統統都掛在客廳那靠近鄰廈的一扇窗戶的百葉簾上。一片片溫暖自遠方寄來,賀卡上都寫滿親友的祝福問候,佳節漸近,所收的聖誕卡漸多,百葉簾最後像拼圖一樣,完全被色彩繽紛的聖誕卡覆蓋著,驟眼看像塗飾了一層簇新的牆紙。那時候,我會仔細地欣賞它們的圖案和設計,燕瘦環肥,精心挑選自己最愛的頭二三位。冬去春來,然後你我他各自忙起來,節日氣氛隨著積雪融化而變得無影無蹤,然而四季過後,大家又樂此不疲地交換賀卡,各路而來的祝福,再次在客廳的百葉簾上聚起舊來。

然而,每年所收的聖誕咭質素總有參差,說的不是設計,而是內容。有時候只有寥寥數字,甚至只有抬頭及下款,內容則交託給印刷公司預印的字句代辦。也許朋友還是熱情的,只是交遊廣闊,要一口氣寫這數十封信畢竟累人。無可奈何,只好排一個次序,不太熟稔的只能分得一個簽名及卡上預印的『Wishing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收信人除了知道朋友『仲未死』之外,究竟他現在活得怎樣?舊時的背痛好了沒有?資料一既欠奉,但見署名蒼勁有力,想來異鄉生活還是滿好的。

近年 e 卡盛行,這幾天電郵箱都收到親友的虛擬聖誕卡,按一下滑鼠的左鍵,屏幕上跑出了五花百門的動畫,嘻嘻哈哈地鬧了一會,最後催燦歸於平淡,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直對 e card 沒有多大好感,原因虛擬賀卡一直是寄存於供應商的侍服器內,給世上千萬用者分享使用,多了一點無厘頭,少了舊時的溫暖,它們沒有親筆簽名、沒有親切地交換近況、從來沒有把聖誕卡寄過來、也沒說過送給你,總之是留了言:『xx給你預備的聖誕咭做好了,自己來看吧,若不,六十日後會自動銷毀。』

閣下還有沒有收藏著初戀情人在某年聖誕節寄來的賀卡?不知道這種浪漫還可以延續多久,隨時代發展,連帶人情味也虛擬起來,聽說近年有公司搞網上祭祖1。這年頭,聖誕的祝福虛擬了、清明重陽的孝道虛擬了,農歷新年接近,何不也把拜年網上化?順帶附上閣下的戶口號碼,紅包請存入指定的戶口內,足不出戶,乾手淨腳。

 

  1. 網上祭祖 ─ 公司會聘人代辦掃墓、換花、燒衣、拜神等,全程錄像拍攝,如歷其境。

208

現代童話故事

最近在搞行山隊,因身型關係,每次上山都是大墜後份子,為免被『賴』低自己一人,總會度一堆廢話來勾引走尾二的隊友。某日山上,正當肺部嚴重缺氧之際,臨時想出了以下三個現代童話故事,純屬百分百韋信創作,童叟無欺,翻印必究。

  1. 青蛙王子 ── 某日,小女孩在溪澗遇上一隻青蛙,青蛙說,它因受魔法控制,由一個俊俏的王子變為一隻醜陋的青蛙,要解除魔法,需有人義無反顧地『錫佢一啖』,並答云娶其為妻。小女孩芳心一動,閉上眼,一面幻想著日後宮廷般的奢華生活,另一面也顧不得骯髒,頭也不回地『嘴』了下去。最後,風和日麗,青蛙沒變得成王子,只是咕嚕地暗說:『依家o的女仔真係易呃。』
  2. 睡公主 ── 睡公主因貪吃了陌生人的毒蘋果,弄得一睡不醒,身邊的七位小觀音兵急得如熱窩上的螞蟻,王子剛巧路過,見有現成便宜可撿,也頭也不回地『嘴』了下去。睡公主睡眼惺惺,模糊間認錯了人,無厘頭地拋了一句:『死佬,做乜咁夜至返?』
  3. 灰姑娘 ── 得到小神仙的幫助,終於趕得上王子的宴會,只是在廿一世紀的童話裡,魔法也來設個賞味期限,嚴令 expiration date set 在當晚十二時正。時限到了,灰姑娘依然樂而忘返,大鐘一嚮,頓時嚇得花容失色,不得不在宴會中途跑回家。孤單的王子,凝望著影單隻影的玻璃鞋,細味那段曇花一現的緣份,心頭千絲萬縷,喃喃地說:『走咁急,唔通約左 第二條仔?走下一場?』

是日普天同慶,許多年來都是一人渡過,這天晚上原本相約伊人片刻相聚,可惜跟去年一樣,最終也只是轉迅即逝的機遇。閒暇在家,盤算著秒針每下擺動的光景,一隻玻璃鞋、一張完好無缺的戲票,兩代互不相干的人物,恰像童話裡的王子,盼望的緣份都是一樣的無奈,一樣的迷茫。

207

街頭小吃

數年前香港旅遊協會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名叫《地道美食指南》。顧名思義,專門推介香港小吃名店,有老牌雲吞麵、魚蛋粉、肥鵬愛吃的蛋撻店、涼茶舖及元朗老婆餅等等。然而,地道的香港人讀後卻對其嗤之以鼻,謂這些名店仍未夠地道,要認識香港小吃,該首選咖哩魚蛋及魚肉燒賣等等街頭食品。其實旅協用心良苦,主人家邀請客人來嚐點心,總不成要人當街『拮魚蛋』般失禮,難登大雅之堂為次,吃壞了人家的肚子事大。

廿年前,我家居於深水埗近高登商場一帶,那裡是出了名的地痞美食區,每天太陽下了班後,大牌檔林立,無牌小販擺滿整條街,小販子大開嗓門地叫賣千奇百怪的小食,蛇膽、臘味飯、沙嗲串、燒魷魚,林林總總,應有盡有。去了美國後,最令人懷念的便是這個在高登商場門口的小吃墟。後來某一年,香港鬧了一場肝炎的恐懼,政府雷厲風行地把這些街頭小吃給取締了,回港後,偶爾仍然發現零星的小販子冒險開檔,但再難復見當年那個門庭若市的景況。

多年來政府大力推行公民教育,給這些街頭小吃都冠了一個聲名狼藉的評價,雖然許多街頭小販都先後置了店舖繼續經營,但仍舊脫不了其跟病菌勾結的嫌疑,關心健康的朋友都敬而遠之。近年百業蕭條,食肆紛紛開源求存,傳統街頭小吃如雨後春筍般在名店的餐牌上出現,大店如超級市場、許留山及七十一等均公開售賣咖哩魚蛋及魚肉燒賣。換一個門面,竟然給地道小吃成了主流美點,並且大受歡迎。時移世易,同一款小吃有不同待遇,不是食客消費力下降的關係,只是市民對老香港的鄉愁復辟,在經濟不境的日子裡,人愈會懷念昔日的光景,這是政府如何也粉飾不了的現實。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