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內的咖啡室

屋主 L 從前是同事,也是當圖書館館理的職務,當圖書館員的首要條件是愛書,終日埋在書堆裡工作的人,對書少一點熱情也不成。某日閒聊,說起退休後的工作,有一部分圖書館員會當業餘的資料搜集員,領一份研究基金,每日喝完早茶後便在中央圖書館搜集某研究題材的文獻,自由身並一年只需工作四個月,多寫意。而我跟屋主 L 所嚮往的退休生活卻非學術工作,而是跟一般的愛書人一樣── 開書店。

外國的圖書館跟書店一樣,設計愈來愈有家庭 feel,拿著一本馬克吐溫的幽默小說,坐在火爐旁的一張沙發上,呷著半杯哥倫比亞咖啡,小心冀冀地咬著從家裡帶來的三文治,不讓半點碎屑掉進書本裡。從前跟健最愛到世貿中心的 Border’s 書店,內裡附設一家咖啡店,每逢周末請來兩個音樂家演奏爵士音樂,顧客可以在一個舒適的環境名正言順地打書釘,從此閱讀不再是嚴肅的嗜好,而是休閒的消遣,連我年少時工作過的圖書館內也開設 Starbuck 咖啡店。

圖書館可以飲食,對老一輩的圖書館員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但圖書館是一門以用者人數來換取經費的生意,加上時代的巨輪令圖書館出現競爭對手,吸引用者是廿二世紀圖書館業的眾多新概念之一,當 junior user 拿著一包半開的薯片跑進兒童圖書館後,那裡已經是一個樂園,而非說教的地方。

一直夢想可以開一家附設咖啡室的休閒書店,眺望優美境色,任由那些愛書人讀過飽,賺的只是那杯濃郁的咖啡。最近在九龍區發現一家類同的書店,位於油麻地電影中心內的 Kubrick 書店,感覺上有九分相似,只可惜藏書不夠多。屋主 L 的朋友很喜歡逛深圳的書店,藏書多之餘,價錢也十分相宜,他每次北上深圳按摩之餘,必定要逛書店。他妙想天開地道:『不如書店咖啡室另外附設腳底按摩服務,可以一面浸腳,一面看書。』忽然間夢想中的書店 cheap 到跟砵蘭街的按摩院看齊,腦電波像 tune 錯了台,久久回不了正常頻道。

103

玫瑰花與萬年青

在香港養一頭狗很不容易,大多數屋苑都禁止飼養寵物,公共交通工具一既不歡迎攜帶犬隻﹝盲人領導犬例外﹞,大多數的士也拒絕接載。經常聽愛狗人仕訴苦,有的需要偷偷摸摸地養,沒有駕車的則投訴帶其寶貝看獸醫甚為不便,更多的是很想養但礙於環境而未能如願。

吾居地大物博,自住並有一個私家泊車位,遷居以後便經常有朋友問我要不要養一頭狗,自知在這方面是一個很有條件的男人。但我不論貓狗、金魚或盆栽,一直都拒之門外,並非本人冷血,反而比任何人更有愛心。我拒絕,因為飼養一頭寵物就是對生命的一個承諾,比起教堂內對你的伴侶說『I do』更需要付上責任,因為七年後不能以『我對你冇 feel』而把它趕出門外。收養了一頭寵物後,它到死的一刻,主人都有責任把它的幸福承擔下來 ,自問沒有信心去揹起這種承諾,所以還是『獨身』。

去年,大學送了一盆萬年青給我,每天一點一點地灌溉,眼看它一天一天地成長,忽然有溫馨的感覺,開始享受栽種的樂趣。萬年青,一萬年的青春,看來它的壽命會比我長。比起鄰桌 D 近日買的水仙實在有天壤之別,未到農曆新年已經長得一尺多,跟莖的粗幼不成比例,東歪西倒地支撐著,散著僅有的夕陽餘暉。D 心中不忍,把它搬到同事 A 身後的窗檯上,免得日夕相對而觸動心靈。

正因為花的壽命淺短,一直沒有送花的習慣。送一打玫瑰花,一下子承擔了十二條生命,只是為了討好佳人一時三刻的歡心,偏偏女孩子都喜歡。玫瑰大概只有一星期的壽命,每過一天,花瓣一塊一塊地變黃、脫落。五天後,美好的回憶都要枯萎,這就是女孩子都憧憬的愛情哲學嗎?給我選擇,寧願情人節送她一盆萬年青。

102

Confirm

網絡生活漸漸溶入現實生活之內,confirm 是其中一例,網上購物需要填寫一大堆資料,選定貨品後,便要填寫個人資料、地址、信用咭資料等等,辦完一切手續之後,需要 confirm 才可確實。現實生活之中,閣下可以在超級市場挑選了一堆貨品、往收銀處排隊、出納員鍵入所有貨品資料後,顧客只有拔荷包,沒有改變主意的餘地,當然你可以對她說:『不買了 Thank You。』但需要很厚的臉皮才辦得到。但網上購物卻可以,Internet 的藝術是對方不知道閣下姓甚名誰,從前羞於為之的行為都可以透過互聯網去胡作非為,所以一切要 confirm 才可以作準。

某日早上,原本約好了 D 放工後辦一點事,下午她再來問當晚的事情是否 confirm。某日周末,本是約好了母親大人喝早茶,等了一個早上,最後被『放了飛機』,去電相詢,原來我未有 confirm。吓?!同阿媽飲茶都要 confirm?究竟是我的信譽出了問題,還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Confirm 恍惚成了一個魔術字﹝Magic Word﹞,跟『馬里空』一樣,魔術字說出後,才會變出一個可愛的兔女郞出來,但不說不靈。

自網絡世界流行以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不可信,一個簡單的承諾需要前後說兩遍才成立,長此下去,這世界會變得很『婆媽』。試想,一對新人在教堂內『I do』完之後,牧師還會不會問:『需唔需要 confirm?』

101

枕頭

  1. 快樂的時候,你希望跟誰一起?
  2. 不快樂的時候,你希望跟誰一起?

看似是很無聊的心理測驗,卻往往是人生的考驗。上周一次特別的聚會,朋友介紹一位女孩子給另一位朋友認識,也許是不合眼緣的關係,那位男孩子在聚會中途拂袖而去。很簡單,他希望的快樂不會在她身上獲得,思前想後,不想去花寶貴時間而提早離場,很差勁的男人。這種人缺乏風度,在女人跟前,不懂得利用男人的氣量去做就一個美好的結局,最好他及早離場,免得我花時間去跟他打交道。

快樂的時候,希望跟她在一起,但不等於她快樂的時候也喜歡跟我在一起。記得大學時某一年剛被一位女孩子甩了,一天,她帶同新認識的男朋友來跟我同檯吃飯,不知她安的是什麼心態,或許她希望看看我的反應,看看我有沒有如戰敗公雞般的沮喪模樣,可惜我發揮了男人該有的氣量,言笑晏晏地過了一個晚上。臨別的一刻,眼角窺探了她倆一下無意識的小動作,忐忑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在獨自歸家的途上抱著方向盤哭了一場。成全了一個美好的結局後,付出的代價又有誰會賞識?

跟 S 沒交往一段時間,最近她在感情上出現了小風波,找我訴了一場苦。很慶幸她不快樂的時候還選擇跟我一起,但心裡其實妒忌她快樂的時候跟她在一起的男人。一直不覺得自己是一個稱職的枕頭,以供她不快樂的時候去痛哭發洩,原因在我身體內還有感覺、血在流動、心仍在跳。在此以前,或許已經忘了跟 S 的一份感情,然而在她悲傷過後,卻換了我的一夜難眠,若思愁可以繼續傳染下去,誰會願意把我的哀傷帶走?誰願意當我的枕頭?

100

冷熱三文治

D 某日替我買早餐,二話不說,便在麥當勞買了一份 Big Breakfast,正常人都會潛意識地把本人跟『Big』連上關係,典型地以貌取人。不算喜愛麥當勞快餐,只是有一種懷念,間中會渴望光顧美式快餐,原因漢堡包本身就是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跟中國人吃飯一樣。懷念美式快餐已經超越了是否喜歡的境界,變得不能自拔,這就是鄉愁。從前身邊有一件平凡的物事,無聲無息地佔據了生活的一角,一旦失去了它以後,才發覺人生的拼圖上缺了不顯眼的一塊,令生命不再完美無瑕。

在香港有麥當勞是一件美事,尤其是味道與口感都跟美國的十足相似,但幸福並非必然。留美時,在一般雜貨店內有售的冷三文治 ,單麵包便最少有八款選擇,例如 roll、bagel、submarine、white、wheat、croissant、muffin、biscuit 等,未計單一種類的變化,例如 Onion bagel 或 toasted muffin 等;芝士種類有 american、swiss、cheddar、provolone、pepperjack,再加上芥醬、沙律醬、蕃茄、生菜、酸瓜等配料自由選擇。在香港則乏善可陳,三十元一客的火腿三文治,夾層中的火腿比過年時紅封包內的紙幣還要少、還要薄,但望梅止渴總比沒有的好。

冷三文治中最愛火腿雞胸肉 on roll 沙律醬加蕃茄免生菜,但最懷念的是在三文治專門店賣的熱三文治。唸大學時最喜歡學校附近的肥牛肉三文治﹝pastrami submarine﹞,那家餐館結業後,轉愛洋蔥芝士牛柳三文治﹝Philly cheese steak submarine﹞,長身法包夾著炒香了的牛肉及洋蔥粒,再舖上一層半熔的鮮黃色美國芝士,那一類三文治的油脂很高,年少時只顧口腹之欲,難怪會養了一身過份健碩的體態。

99

不長進的電視台

大概已有一個月沒有在新居裡看過電視節目,只有回到舊居時,偶然會參與慣性觀眾的一份子。沒興趣看電視節目,因為香港的電視台太不長進,卅年來都在原地踏步,不信?從廿年前的『上海灘』及『狂潮』至近期的『流金歲月』,不論劇情布局等都在退步,怪不得日劇、台劇、韓劇以及外國的遊戲節目都在暗地裡爭奪香港觀眾的黃金時段。

可惜有線電視台服務不了我新居的偏遠地區,一直很欣賞他們的新聞台、Discovery Channel、National Geography、CNN、電影台及娛樂台,尤其是娛樂台,經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台灣脫口秀,從前不愛看台灣的電視節目,但回港以後忽然迷上『超級星期天』,由氣氛到節奏都很有外國脫口秀的感覺,但用的是中文,談的都是身邊的事物,比起外國的多了一份親切感。看一看香港,從『超級無敵獎門人』到『吾係獎門人』,多年來都是新瓶舊酒,看得有點膩,已經不再覺得蹂躪明星有何幽默之處。

最近經郵購從英國訂了一整輯《Ally McBeal》,滿心歡喜,從前在美時,因晚上需要上班的關係,錯過了許多電視節目,正好那幾年是美國電視節目的黃金歲月,有名氣的節目多不勝數,例如《百萬富翁》1、《ER》、《X-File》、《Sex and the City》、《Ally McBeal》等等,然而我一集都沒有看過,只有現在較空閒的時候追回從前失去了的快樂。能夠翻看美國的連續劇,是由許多機緣巧合做成,一﹞自住,沒有其他慣性觀眾爭看電視節目;二﹞多謝郵購公司、多謝速遞公司、多謝信用咭公司;三﹞還要多謝一家不長進的電視台,令我不用感受魚與熊掌的滋味。

  1. Regis Philbin 的美國版

98

原諒

最近圖書館內的人事關係都鬧得很不愉快,原因是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會議記錄需要咬文嚼字,每一個字都成為唇槍舌劍下的武器,比基本法廿三條更令人人心徨徨。最不安的是負責紀錄的秘書小姐,需要英語書寫之外,還要謹慎用字,免得順得哥情失嫂意,長此下去,不如請一位律師去寫會務報告。

人與人間需要互相相任,聽過許多新聞關於家中的傭人偷竊、私生活不檢點、虐待少主等等,這些都並非希望聽見。主人跟傭人的關係密切,他們住在一起、湊仔造飯燙衫,不論衣食住行傭人都沾上關係, 她若心存靠害,只要一茶匙的殺蟲濟便可以致人於命。除此之外,每早光顧的茶餐廳、巴士司機、迫巴士時背靠著的陌生人、甚至洗澡時用的電熱水爐等等,生命裡的每一個小角色無時無刻都可以傷害你,但平常人都對任何事物都寄予信任,不論相熟與否。

對一個人信任,單純地因為那個人沒有欺騙過你,假若一天你慣常光顧的茶餐廳,給你喝了一杯鹹的奶茶,敢擔保以後每次光顧那裡的奶茶時,必先用舌頭點一下才喝。若給我遇上這樣的情況,大概不會再光顧那間茶餐廳,奈何人生並非可以經常說走就走,家中的傭人背叛過你,可以把她開除,但離不開的人太多,你的家人、朋友、親戚、上司、同事、下屬、鄰居、甚至枕邊人,一旦對他們失了信任,你以後需要築起一道防護網,對他們的一動一靜都充滿介心。你有權去選擇跟背叛過你的人斷絕關係,免卻以後不必要的操心,但要原諒一個人,除了需要有包容的勇氣之外,對未來的付出無從計算。原諒人比起物質的付出困難得多,假若你曾經犯錯,而又得到別人的原諒,你應該感激他對你的偉大。

97

香港的教會

自回港以來,一直希望找一家適合自己的教會,尋尋覓覓,前陣子終於在家附近找了一家宣道會,參加了幾次周日崇拜,感覺仍然很好。信主多年,習慣了在美時候的信仰模式,一切都很傳統,一個尖頂的教堂掛著一個大十字架,周日早上開車前往崇拜時,在三個街口以外已經看得清清楚楚。教堂內一排一排的油木椅,椅背上梅花間竹地插著聖經與詩歌本,鋪上松木地版,穿著整齊禮服的牧師侃侃而談當日的証道,嚴肅的風琴司準確地敲打著每粒音符,詩歌班成員都披上白袍,吊著嗓子歌唱著『哈里路亞』。

在香港的教會跟美國的有明顯分別,文化上沒有美國的源遠流長,也沒有美國教會般資源豐厚,許多小教會都位處某大廈的單位內,由傳道人支撐著,包辦聖餐、領洗及祝福,信徒都擠迫地坐在摺椅上安靜崇拜。去過一兩次這樣的聚會,雖然了解到香港教會的難處,但仍然懷念傳統教會的氣氛。

香港的教會都很年輕化,九成信徒是年輕一輩,分組聚會可以『落吧劈酒』,話題圍繞著家中的黃面婆。也首次見過打爵士鼓彈電結他作聖詩伴奏的崇拜,唱的並非總會指定的詩歌集及中譯本,而是商業味濃的自創 band sound 版本,曲詞製作沒有傳統詩歌集般嚴謹,偶然聽見信眾會把『主的慈愛』唱成『主的癡呆』,這是另一番風味,是香港的特色。

96

瞎了眼睛的女人

《天龍八部》裡面有兩個角色,分別是遊坦之及阿紫。遊坦之在性格上及外表上都是一位差勁的人物,阿紫追求者眾且性格刁蠻任性,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不會選擇遊坦之這樣的男人。故事開始的時候遊坦之只能成能阿紫的玩偶並受盡蹂躪,金庸先生卻安排了這兩位人物在往後的故事走在一起,不為什麼,完全因為阿紫瞎了眼睛。

自互聯網流行開始,這種瞎了眼睛的愛情故事近年大受歡迎,屏幕前後,男男女女都透過互聯網交流情感,把每天內心積壓著的瑣事,全部寄託在一個網友身上。事實上,他們沒見過面,甚至姓什名誰也不曉得。這種盲目的愛情投放其實很危險,因為那個他可以選擇性地透露關於自己的一切、可以杜撰一個感人的過去、可以隱瞞他凌亂不堪的私生活、可以誤導網友對他的印象,在他身上還有未能知曉的一切,可以運用想像力去填補,也許『荃灣里安納度』跟鐵達尼號上的男主角有三分相似也說不定。

阿紫雙眼復原後發覺遊坦之的真面目,再也不在他身上多花一秒的時間,典型的壞女人形象。網友見過面後,或許會發覺夢中人並非想像中的完美,然後拂袖而去,但某一種女性會自覺已經芳心暗許,再而發揮她對愛情的寬宏大量,這都是愚蠢的愛情智慧。然而最不幸的是原本跟她要好的男朋友,他沒有保留地交代了優點和缺點,條件也事實上較網中人優厚得多,卻忽然遭一位從天而降的愛情駭客『茅躉』地技術擊倒,他可以怪責誰?只能怪那位瞎了眼睛的女人。

95

義氣朋友

旅美十三年後回港工作,在港認識的朋友不多,真正投契的更加寥寥可數。假若平均每星期會約見一位朋友的話,一年五十二個星期裡,大概每位朋友需要每個半月聚舊一次,熟稔的可能見得更密。K 的同居男友最近便投訴說:『見得咁密,你地究竟係咪有路?』美國的朋友 P 滿有經驗地說:『養一點嗜好,悶的時候不如畫畫。』金石良言,自始每逢悶的時候都抱著結他自彈自唱。然而屋主 L 卻另有一番見解:『天!不如我介紹一個女孩子給你,免得你每晚「鬼殺咁嘈」。』

圖書館裡認識很多朋友,但許多都是點頭之交,除非工作得很愉快,同事之間必定隔了一層工作壓力。舉例說,每年總會有兩三次大時大節跟上司共膳,每次也不算得愉快,看見她自會不其然地想起工作指標,然後食不知其味。最近我館的行政會議內經常烽煙四起,三位上司的不咬弦雖然只限工作上,但很難想像她們能夠拍著肩頭唱 K。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許多是條件交換,最基本的是快樂,也許是因為他很談得來,又或許是因為他的話題很吸引,假若你不喜歡跟某某交往,又何必花時間去應酬?不論是生意朋友、政治朋友、還是『攝』時間的朋友,都是一種條件。然而,條件之餘還有義氣,只求交情而不問條件的大有人在,那一種才是最值得深交的朋友,遇上了要好好珍惜。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