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大埔要大步走?

香港出現在正式的文獻上,始於英國人殖民前後。在這之前,只有零碎的文獻記載在《新安縣誌》等地方志裡頭。顧名思義,《新安縣誌》是記錄整個新安縣的地方,而在開埠以前,香港只是一個連名字也沒有的漁港。所以,研究本地掌故,除了翻查地方志外,其中一個方法是靠口述歷史,就是訪問老一輩的原居民,記錄他們記憶中的本土歷史。然而,這種口傳歷史許多只是以訛傳訛的傳聞,不一定真確。舉例說,大埔這個地方舊稱為大步,在維基百科中如此記載1

大埔古稱大步,因為當時大埔為大森林,路過者因恐懼有猛獸出現,紛紛大步而過,所以該地被稱為大步。直至近代,該地才雅稱為大埔。

這個傳說也曾收錄在葉靈鳳的《香島滄桑錄》2中:

據當地的民間傳說,舊時大埔本為一廣大之森林,林木深邃,野獸出沒,為害行旅,因此行人走近這一帶,大家必定互相警戒要跨大步趕快走過去,久之這一帶遂被名為大步。

這個傳聞理據十分薄弱,因為舊時香港不單只有大埔才是森林,不單只有大埔才有猛獸出現。根據記錄,上水、粉嶺、沙田、荃灣,以至島嶼 —— 赤柱、大嶼山、離島都曾有華南虎的記錄3,可見華南虎的蹤跡基本上遍布全香港,看不見只有大埔才需要『大步走』的理由。大埔原居民錯誤理解『大步』為大步走,原因是他們不明白『步』有碼頭的意思,這個步跟埔和埠(音步)都指碼頭,『大步』就是大碼頭,後來因為與步行的『步』時有混淆,所以加了一個『土』旁以資識別。

『大步』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粤大記》上,距今四百多年,在一幅廣東沿海圖上標示了『大步頭』及『可泊颶風』,意謂颶風來臨時大步海(即今天的吐露港)可當作避風港。雖然『大步頭』最早出現在明代,但大步海的民間活動記錄卻可追索至唐代開元年間,遠超過口述歷史能夠相傳的能力。當時在大步海(舊稱媚川都)的採珠業非常蓬勃,受到縣政府甚至朝庭的關注,那時候蚌珠除了是名貴飾物之外,還有藥用價值。蚌珠由蜑民潛水開採後,經內河船運往中原,甚至上貢朝庭。由此可見,大步海必然是商船來往頻繁的水域,那裡建有大碼頭十分合理。

其實華南地區使用步、埗、埔、埠為地區名十分普遍,例如大埔、黃埔、深水埗、米埔、大澳的石仔埗等等,他們都是碼頭,只是廣東人有時喜歡把尾音變調為第二調(埗)或第三調(埔)。在深水埗有一家『深水埔街坊會小學校』,那個『埔』並非錯字也非古字。常常有人喜歡尋根問底去研究哪一個才是正字,我一直避免去回答這類問題,因為開埠前的香港人九成九都是文盲,說大 Bou 一定沒錯,但究竟哪一個才是正字呢?就算閣下能夠穿越時空,回到蜑民採珠的年代,他們也不可能告訴你應該是步、埔,還是埠。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大埔_(香港)
  2. 〈大埔墟的今昔〉.《 香島滄桑錄》. 葉靈鳳著. 中華書局. 1970年初版
  3. 〈香港的老虎〉.《 香港方物志》. 葉靈鳳著. 中華書局. 1958年初版
《粤大記》・廣東沿海圖,右下角標示『大步頭』及『可泊颶風』。
深水埔街坊會小學。圖片來源:Google Street

465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