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便有人會跑出來質疑《靜夜思》的正確性,其實流傳下來的古詩詞有錯,根本不是甚麼稀奇的事(見〈漫談《念奴嬌・赤壁懷古》〉)。數年前更有報導說是留學日本某某學生發現當中錯誤,甚至連中國的學者也被蒙在鼓裡云云1,那只不過是記者一廂情願的想法,並不正確。《靜夜思》流傳的版本/解釋一直有誤,學者一直知悉,只是現版本流傳太廣,一時之間也改不了。先說《靜夜思》的流通版本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從前我會跟朋友開玩笑說,除非李白『瞓街』,否則他躺在床上『舉頭』只會看見天花板,不會『望明月』;『低頭』也只有看見大肚腩,不會『思故鄉』; 也只有沒有屋頂的臥室,月亮才能把地板照得『疑是地上霜』。其實這個『床』字不解作臥床,而是井床,隱喻為鄉井,即故鄉的意思,所以有『離鄉別井』這句成語。古詩詞常常會以同一個字來隱喻兩種意思2,這裡既是實物的『井』,也隱喻作思鄉情懷。詩指李白坐在井前看明月,那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才算合理。
上文所引的《靜夜思》出自《唐詩三百首》, 但《全唐詩》的版本卻是: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當中有兩個字不同,就是第一句的『看』及第三句的『山』。然而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版本呢?原因無從稽考,可以是人為修改,即是在重編詩集時,編者會刪改文本;也可以是抄錯、聽錯或傳錯,因為唐朝印刷術還未普及,當年只靠口傳及抄錄,抄抄傳傳,不免跟原著有了出入;也可以是因為古本殘缺(見下圖例子),根本不知道缺了的是什麼月光,編者甲寫了『看』月光,編者乙卻寫了『明』月光,所以便流傳了兩個版本。
我個人認為《全唐詩》版本較好,改善了使用重複『明月』的弊病。然而我個人喜惡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究竟當年李白版本的《靜夜思》是什麼模樣?畢竟這詩距今超過一千年,依賴這些多番修改的版本其實不可靠。近年學者喜歡到日本找古籍,原因是唐宋年間,已有留學生及彿教徒把典籍帶往日本。千多年來,這批典藉避過了手痕文人的畫蛇添足,給文本一個較為接近原貎的參考。另外在上世紀出土的敦煌文物,是一批被收藏在石窟裡超過一千年的古籍,對早期的文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
1.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850000/newsid_7850700/7850777.stm
2. 舉一例:劉禹錫《竹枝詞》的『道是無晴卻有晴』,此詩寫的是少女喜歡男子。當中『晴』也是一字兩喻,表面上是說路上忽晴忽雨,其實暗指心儀的那位男孩子,不知道對自己是否有情。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