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立場卷到大口環

告訴我,這個『灣』字應該怎樣發音?沒錯,這是海灣的灣,粵音是 Waan1,跟轉彎的彎同一讀音。但當『灣』貼在『土瓜』之後,卻被讀成了『環』,粵音是 Waan4。另外,長沙灣也被讀作長沙『環』,並非長沙『彎』;而銅鑼灣則有人讀『環』,也有人讀『彎』。其實『灣』字並非唯一被變了調的本土地方名字,『巷』(粵音 Hong6,讀作『項』)也被讀成 Hong2(讀慷慨的『慷』),上水有一條巷仔街,而澳門1則常見以 XX 巷命名的街名。為什麼這些名字會被變調呢?原因是本地人會因應音順而改變了某些字的讀音習慣2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粵音的變調。粵語有 9 種變調,因為此文不是研究粵語,所以我只介紹頭 6 個變調:

1 2 3 4 5 6
Si 巿
Waan
Hong
Wai
Seon
Coeng
Daan

 

如此類推,這裡有中文大學的黃念欣教授的讀音檔,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上文說到香港人喜歡因應音順而把讀音變調,除了土瓜灣及巷仔街外,經典例子如燒賣(不會讀買賣的『賣』)、臘腸(讀『搶』)、雞蛋(讀作花旦的『旦』)等等,當中大多變作第二調。今天香港人讀英文名字也喜歡把尾音讀作第二調,例如 Winnie (讀作 Win-nee)、Frankie(讀作 Fran-kee)等等。無獨有偶,佐敦道也被慣稱為『左』敦道,同樣是第二變調。

因為約定俗成的關係,今天已經很難說得清哪一個才是正字正音,正如今天不會有人把『臘腸卷』糾正成『立場卷』一樣。但因為正音被鵲巢鳩佔,很難避免往後會連寫法也隨著讀音而改變,當地名被改寫後,難免會混淆了地名本身的來歷。舉例說,位於香港西的大口環,『環』在香港的舊地名上理解為殖民地初期的四環九約,四環是西環、上環、中環和下環(即今天灣仔及銅纙灣一帶),大口環跟『環』根本連不上關係。大口環本名叫大口灣,後面的灣就是海灣的意思,因為變調的關係被讀作大口『Waan4』,再被改寫成大口環。就是這樣,大口環這個地名便跟其歷史淵源斷絕了連繫。

  1. 其實澳門的『門』也是第二變調,但近期官方刻意改回正音。
  2. 2007年1月16日《都市日報》專欄《中國名堂:灣轉讀環》
Map_of_Hong_Kong_in_First_Convention_of_Peking_in_1860
《北京條約》地圖,顯示了土家灣、長沙灣及深水步等舊地名。
澳門的戀愛巷

455

西貢與屯門:東與西的微妙關係

大家都認識西貢這個地方,西貢有海鮮吃,可以打高球,還有一大片受保護的郊野公園,所以每逢周六日都人山人海。大家對西貢這地方不陌生,但從來不知道『西貢』這個地名其實有趣得很。大家只要攤開一幅香港地圖(或者 Google Map 也可以),你會發現西貢根本不在香港的西面,反而是香港的最東面。而香港的西面 -- 不計大嶼山的話 -- 是屯門,而『屯門』這個名字也有一個有趣的典故。

先說西貢,跟西環、西營盤不一樣,西貢的『西』並不指地理上的方位,這個問題甚至可以扯上『一帶一路』之上。話說一帶一路中的『一路』是指從前的海上絲綢之路,即是從前經海路來往中國的商貿路線。而一直以來,經海路而來的船隻,一律由廣州辦理,即是說,廣州是從海路進入中國的唯一關口。既然有關口,自然有邊境禁區。當時珠江口一帶均列為軍事禁區,除了海軍駐守外,還設有炮台以防海盜或外國軍艦直搗廣州城,當中最聞名的是虎門炮台,而香港也有東涌炮台。香港西面屬珠江口禁區範圍,從西方來的商船要補給或等候廣州府批文時,都不可停留在香港西面水域,一眾商船便到東面西貢海一帶停泊,所以西貢的『西』其實指從西方而來的意思。而『貢』是進貢的意思,因為從前不是自由經商的,不先向朝廷進貢,哪會容許外人到中國做生意?

所以西貢這個名字其實和『屯門』有關,屯門就是『屯兵之門』,守著通往廣州的大門口。然而『屯門』這名字的來歷也很有趣,雖然屯門這名字由來已久,可追溯至唐宋年代,但居民一直不會稱那個居住地為『屯門』,原因是當時屯門另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 --『青山』。青山就是指今天位於屯門,高 583 米的小山,現時許多地名仍然附帶有『青山』這個舊地名,例如青山道,青山灣,青山襌院等等。那麼為何青山會忽然被改口稱為屯門呢?這都拜 1961 年落成的青山醫院所賜。因為青山醫院專門負責精神病人,『我住喺青山』忽然變得另有所指,所以大家都避諱了『青山』這個地方名,紛紛改口稱之為『屯門』了。

454

21442045T-0
海上絲綢之路(網上圖片)
東涌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