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偏旁迷思(上)

中國人對漢字有一種偏旁迷思,那就是錯誤地認為漢字加上偏旁(部首)便是正字,沒加上的就是俗字,這種觀念令今天的漢字變得不倫不類。中國人有句成語叫『畫蛇添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最明顯的就是麵包的『包』字,『包』早已記載於《說文解字》,曰:『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小篆作 形狀,意指婦人懷孕的形象,及後引申至包裹形狀的意思。所以麵包用上『包』字乃其正字,沒有『之一』,其餘加上偏旁的都是錯字。坊間最常見的是加上『食』字旁的『飽』字,原因是一般人認為加上『食』字旁的都引申為食物,例如餃、飯、餸、餅等等。然而『飽』的意思是『吃足』,乃飢餓的反義詞,發音跟『包』也不一樣,屬 baau (包)的第二音。本地某大型快餐連鎖店的餐牌上統統把『包』寫錯成『飽』,假如全部跟正音讀出,當真未吃已先『飽』到上心口。最近有餅店把麵包店寫成『麥』字旁的麵『麭』店,這個『麭』字好像是由日本傳過來的新造字,《說文解字》中收錄的本字為 ,解『粉餅也』。麵包店用上麵『麭』二字仍然勉強解得通,但不解作麵包店,只能解作『餅店』,讀音也不一樣,讀作 paau3,即麵『砲』店!

另一個經常被人加上偏旁的字是『果』字,坊間愛加上『艸』部首(俗稱草花頭),原因跟上述一樣,彷彿加上了草花頭才算是植物一樣。『果』字早在《說文解字》已有收錄,小篆時期作 字,乃樹上長出果子的形狀。《金石文字辨異》有收錄『菓』字,曰:『以「果」為正,以「菓」為俗』。這個『菓』字相信是從日本傳到台灣後,再傳來香港的。然而,日本人的『菓』泛指甜品,例如『和菓子』及『氷菓』,並非解作水果。

麥當奴的餐牌上一概用上食字旁的『飽』字。

坊間有店舖用上『麥』字旁的『麭』字。
『菓』字也是被愛冠上偏旁的字,正字為『果』。

5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