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認識的 C 朋友說想讀關於圖書館的故事。想來,也有一段時間沒寫過圖書館了,便說些沒相干的二三事吧。
要說圖書館的故事,必須先由編目說起。 因為一個圖書館跟藏書閣的分別,在於圖書館不單是一個收藏圖書的地方。在圖書館裡,藏書都會作系統性的管理,而書目管理的工作就是編目。編目員的工作往往帶著權威性,就像超級市場裡的上貨員把薯片編進零食類一樣,好讓顧客不用為了一包薯片,而尋遍整個超級市場。
當然,編目員的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舉例說,自從『固力果』﹝或譯百力支﹞出產之後,編目員便疑惑著它應該是零食還是餅乾?更複雜的是,有一種外層舖上巧克力的固力果,是否也該算糖果?更可怕的是,編目標準一般都有傳染性,一個權威的編目判斷 ── 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 ── 會系統地把標準漫延開去,最終傳遍世界各地。這個編目標準,不會輕易更改,因為一次大型的回溯性標準轉換﹝Retrospective Conversion﹞── 以單一圖書館計 ── 動輒可以花上幾年時間,重編費用高達數佰萬元1。
正因為編目員的工作任重道遠,他們對每一條條目也會審慎地重複檢視,甚至可以花兩個小時的技術會議,去研究自己的名字應該是『編目部』還是『編目 — 部』。正因如此,跟編目員最好朋友的,一定是參考服務員﹝Reference Librarian﹞。因為他們一天之中最充實的時候,就是用者跑來問:『為什麼我輸入了「編目部」這個關鍵詞,卻找不到任何書?』只是參考服務員能遇上這樣富挑戰性的機會並不多,約百分之九十五的服務檯查詢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問題,例如『洗手間在哪裡』、『如何使用打印機』、『請問我可以借多少本書』及『今天什麼時候閉館』等等。
說起來,編目員最不喜歡的應該是系統圖書館員﹝System Librarian﹞。因為他們的理念是要建立一個既簡單又易用的圖書館系統,就像 Google 一樣,用者不用知道是『編目部』還是『編目 — 部』,系統都可以完美地列出用者所需要的資料。這種現象被稱為淘汰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即圖書館員 ── 這個身處資訊與用者之間的中介角色 ── 最終會被電腦淘汰。近年的目錄檢索、引文檢索及全文檢索等技術,都採用人工智慧去判斷某書是否適合某個關鍵詞,自動化而又受用者歡迎,著實動搖了權威條目﹝Authority﹞的尊崇地位。
然而,系統圖書館員卻還未算是編目員的最大敵人,令他們真正受到威脅的要算採購員﹝Acquisition Librarian﹞。為什麼?採購員的職責是要替圖書館爭取最好的買書條款。但許多時候,書價是由出版社決定的,書商能給予的節扣有限。書商為了討好客戶,往往會免費提供書目相關的服務,例如 ── 免費編目。一本書的 MARC 書目可以供應全球客戶,編目成本由幾千個客戶攤分,何樂而不為呢?他們甚至會提供付費的編目服務,連書籍封面的圖像檔也可以提供。你說,圖書館以後還要編目員來幹什麼?
- 本地近期的大型回溯性標準轉換計畫,可以參巧嶺南大學圖書館的圖書編碼轉換項目:http://www.hkla.org/newsletter/Sep06.pdf﹝第二頁﹞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