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削資故事兩則

金融海嘯下,高教界削資風暴重臨,開支審批逐步嚴謹,經常被上頭提醒要『應洗得洗』。是年經費大抵上是名存實亡了,原因是以現時的『購買力』而言,經費一定不會如期花得清。其實削資本身並不是惡夢,大不了一分錢一分貨,但怕的是上頭要削資之餘,還要求保持服務質素,這才是問題所在。以下是兩件四年前發生在別館的故事,以博一粲:

  1. 話說管理層要求買書要以實用為大前題。實用者,實有人用也。管理層翻開舊賬一查,乖乖不得了,過去一年新購入的圖書只有十分一曾使用過。理論上,經費的十分之九算是浪費了。管理層大發雷霆,嚴令要追究採購推薦人﹝Recommender﹞,並要求來年的新書使用量要達百分之百。這一來,教師們都不敢推薦新書了,連館長也不願去接手這件燙手熱芋,採購部著實頭痛。其實,上頭的邏輯很簡單,即是告訴大家下期六合彩只要買開出的六個數字好了,不要買其餘四十三個號碼,明白嗎?假如新書使用量真的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話,大家改行去開書店好了,幹嗎還要留在圖書館幹活?後來,每當這家圖書館有新書上架的時候,總會有位神秘的羅賓漢讀者借出每一本新書,新書使用率大大提高,管理層眉飛色舞,圖書館吁一口氣,大團圓結局。
  2. 話說電子資料庫供應商大多都是外國公司,每年動輒數百萬元的訂閱費需要以外幣交易。
    一天,館長問:『為什麼部分電子資料庫的年費比預算貴那麼多?』
    採購部答:『因為最近美元疲弱,港元兌歐羅/英磅大大蝕底。』
    館長問:『那麼,當兌換價格便宜的時候,為什麼你們不預先買入一些外幣?』
    採購部:『……』
    幸好這項建議沒有落實執行,否則圖書館員以後要全職炒外幣。

39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