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皇的新衣

特區政府大力推行通識教育,慕求令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對問題舉一反三。上文說過香港人普遍缺乏聯想力,舉一必然反一,因為反二反三都是大逆不道。歸根究底,都是我們當學生時候被剝削了創意,但凡不符合考評局標準的答案都是錯,最後學生們連想也不敢想,總之背好了標準答案便能平步清雲,何苦要思考其他不值任何分數的念頭?所以在要求學生懂得對問題舉一反三之前,教師們必須先反醒自己對創意答案的包容程度。舉例說,一天,某學生答:『老師錯了,我認為《醉翁亭記》並不一定是作者暗喻被貶謫的情懷。』教師應該如何看待?作為會考試題的改卷人,又如何看待這類答案?

創意跟紀律是相違背的,校服、校規、時間表都需要遵照無誤,何時上課、何時下課、裙的長度、頭髮的顏色 …… 這些都不容許學生來『創新』。舉一反三的定義是學生能夠從單一理論去聯想其他擁有相同條件的問題,所以舉一反三必然會超越『標準答案』的框框。然而思想是無界限的,不能局限學生只在某個範圍之內聰明。未來或會有學生對文學持有獨特的見解,也必然會有學生對校內制度提出意見,教師容得下《醉翁亭記》的另類解讀,但是否又容得下一頭金毛的中五生?魚與熊掌,兩者不可兼得,你作為校長,你希望學生聽聽話話、循規蹈矩?還是創意無限、懂得舉一反十呢?

人民的創意跟強勢管治往往是有抵觸的,在《國皇的新衣》裡頭,究竟國皇希望人民只會愚昧地對制度唯命是從?還是該像那聰明的小孩子,對制度指出不善之處呢?向教師提出解讀《醉翁亭記》的反調,等於向教師的權威作出挑釁,要是教師的論點是不會錯,考評局的標準答案是恆定不能改變的,那麼教育制度便該保持填鴨式了,免得調教出一兩個反叛的學生,對國皇裸露的身體指手劃腳。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先問一問政府是否容得下舉一反三的國民,假若領導人缺乏包容,又何必放寬平民的思想教育?勞師動眾地做出了一件誰也看不見優點的新衣,某某跑出來說三道四,到時又要勞煩大人物出來解畫:『局長冇呃你地o架,跟我唸一遍,國皇的衣服是很漂亮的』。

31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