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新娘潭的故事 ⋯⋯ 原來堅過石堅!》之後,心思思再到新娘潭一遊。這次遊歷又發現了一些新事物,為前文補充一點資料。
涌尾
上回說到新娘潭是沙頭角第八約及第十約到涌尾必經之路,以前到新娘潭郊遊會看見許多指示涌尾的路標,從前不知道涌尾是哪個地方,也不知道涌尾這地方有什麼特別,有獨立一條小路通往涌尾,而且遠處已經有路標指示,後來才知到古時村民到涌尾村主要是僱船往大埔墟及其他地方。現時涌尾村在 1968 年興建船灣淡水湖後,因水位上昇而被淹没1。涌尾及其餘第十約沿海一共六條村落,被搬到今日大埔墟的六鄉新村2。
有趣的是,前文在地圖上標示的涌尾(新娘潭路旁)其實點錯位置,現時許多地圖都錯誤標示涌尾為『涌尾燒烤場』這個地方。其實當時的涌尾村在湖的另一邊,不少行山客在涌尾村遺址發現村落的遺跡3。小弟心想,假如有人依新娘潭『涌尾』的路標走,希望到『涌尾燒烤場』搭巴士的話,卻發覺自己身處湖的對岸,豈非走了冤枉路?
舊新娘橋遺跡
這次新娘潭遊,主要是仔細地看新娘橋及其橋頭的石碑。以往到新娘潭只是看瀑布,沒有仔細看這條百年古橋。當中發現新娘橋向下遊位置有不少方條形的人工石塊,相信是舊橋沖塌後的遺跡。另外在橋的一角,發現了堆砌得頗為簡陋的結構,極有可能是舊橋遺下的橋墩結構。只要把這個舊橋躉結構在腦裡 PS 到其餘兩個橋墩上,橋面再舖上河床上的方形石塊,大概就是舊橋的模樣。
其實在新娘橋不遠處,位於烏蛟騰的抗日烈士紀念碑下有一條小溪,溪谷中也有一條過百年的石板橋,名叫三擔蘿古橋4,跟舊新娘橋應該有七、八分相似。說不定是同一批師傅建造的,因為兩條古橋其實都是同一群『用家』,所以也應該由同一群村民出資興建的。
圖組:在新娘橋下遊發現許多方形人工石塊
三擔蘿古橋。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三渡橋源考
前文述及,在《新娘橋石碑》提及新娘橋舊稱『三渡橋』,前文推算『三渡橋的意思有可能是一共三段的渡河橋』。在新娘潭範圍內確實找到三條渡河橋,包括近《新娘橋石碑》的兩條橋(下圖橋一及橋二)以及近新娘潭瀑布的一道橋(下圖橋三),較遠的橋三亦標示『新娘潭橋』,可見『新娘潭橋』(或『新娘橋』)是指一組三條的渡河橋,而非只是位於《新娘橋石碑》的一條。
後記:再上橫山腳村
遊完新娘潭後,本想沿新娘潭古道上橫山腳村遺址。可惜路程比我想像中遠,而自己又沒有行山準備(當日只是短褲涼鞋),唯有半路折返,擇日再戰。中途,女朋友問:為什麼橫山腳村居民會住得那麼高(大約海拔260米)?我答,因為橫山腳村(以及烏蛟騰、七木橋村等等)是外來者,亦即是當時的『新移民』,好的地方大多被原住民佔用(如林村、大埔頭村、上水、粉嶺等),便唯有搬入深山,亦可以演譯為被原住民趕到深山建村。現時地名含『輋』的地方,也有著相同的故事。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