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辦了一個三星堆展覽,朋友問那些是否都是外星人的造形?事實上,我們對三星堆年代的古蜀文化所知不多,留下了許多歷史空隙有待後人去棎索。如以科幻角度去解決歷史疑團,為古文化加添一層神秘色彩,無可無不可。然而,更貼近現實的說法,是那些其實是古時祭祀用的神物。舉一個例說,十多年前小弟有幸參與過上水圍村的太平清醮活動,假如能夠把當年祭祀用的巨大神像給保存下來,三千年後的未來人,或許也會把它當作外星人看待(見圖一)。
中國人的祭祀文化自三千年前至今,其實都沒有太大變化,都是在拜 —— 鬼!不過那些年的『鬼』和『神』並沒有分得那麼細。除了那兩米多高的銅像是鬼神形像外,三星堆文物中出現最多的就是外形獨突的面具,那亦是代表鬼神的道具(見圖二)。在傳統祭祀中,巫師戴上象徵鬼神的面具作法,隨即上通天地、神人合一,現時在各地習俗中仍然保留了這個傳統(見圖三)。
三星堆中的怪面具代表鬼神,其實有文獻根據。中文字的 『鬼』字,就是指戴上鬼面具的人,小篆為 , 活像一位巫師戴上鬼面具在跳舞作法的模樣。『鬼』字在《說文解字》中屬『甶』部首,解釋為:『鬼頭也』1。三千年前這個『甶』字,正正就是今天放在博物館裡頭三星堆文物中的鬼頭面具。《說文解字》中『甶』字部首收錄了三個字,除了『鬼』字外,還有『畏』及『禺』二字。巫師戴上鬼面具後令人心生驚恐,謂之『畏』,甲骨文為 ,乃巫師戴上鬼面具並手持神杖的模樣,可以想像極具威嚴,望之令人生『畏』。
『禺』其實是今天的『偶』字,意謂偶像,又或是布偶戲的『偶』字。《說文解字》解釋為『桐人也』2。當社會不斷進步之後,民智漸開,祭祀儀式淪為表演環節,巫師不再是上通天神的靈媒,而是在做傀儡戲的戲子。
後來文字不斷演變,『甶』字部首逐潮演變為『田』字,當中『異』( 小篆:)正正就是巫師戴上面具後的模樣3。『異』的本義是『奇異』、『特異』的意思,凡人戴上三星堆面具後別樹一幟,特異非常,不難理解『異』的含意。另一個相關文字是『畀』( 小篆: ),小篆仍然保留了『甶』的部首,亦即是跟古時的祭祀活動有關;下半部是類近『几』字的祭台。祭台上放的東西就是要『獻』給鬼神的祭品,『畀』在《說文解字》的解釋為『相付與之』4。也就是說,『我比錢你洗』的『比』字,正字屬『畀』,歷史可以追索至三星堆年代。
496
Real Estate I appreciate you sharing this blog post. Thanks Again. Cool.